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时,送来一筐梨,他与哥哥们挑选。孔融挑了最小的那一个。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拿大的,他说:“哥哥年纪大,应该吃大的。”即便如此小,他已懂得孝道。

同刑

司马昭要王经投降,但王经宁愿死于忠诚。他在被处决前,对母亲说:“为国尽忠,不怨无言。”司马昭愤怒,将王经处决。在面对忠与孝之间的选择时,王经选择了忠诚,这正是真正的孝心。

孟母断机

孟轲厌倦学习跑回家,被孟母抓包,她把梭子折断放在地上。孟轲问原因,孟母解释:“织布需要一寸一寸地织,你们学习也应这样,不分昼夜才能有所成就。”这次事件让孟轲醒悟,从此更加用功,最终成为著名思想家。

五子登科

窦禹钧曾贪婪无度,但梦到父亲警告他,如果继续恶行,上天会惩罚他。他改过自新,并帮助穷人后,有梦见五个儿子长大都当官。这一切如同预言,最终五个儿子都成功考取进士。

孟母三迁

为了教育孩子,孟母搬家多次。一开始住在坑边,因为孩子模仿丧事;又搬到屠夫家旁,因为孩子模仿杀牛羊;最后搬到学校附近,让孩子能学礼仪。这种坚定的教育态度终于培养出了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孟轲。

铁杵成针

唐朝诗人李白早年荒废学业,一日偶遇老奶奶磨铁棒做针。他不理解何须耗费这么多时间和力气。但老奶奶坚持,只要努力就会有成果。这个教诲激励李白改变生活方式,最终成为伟大的诗人之一。

鸿门宴

秦末刘邦攻下咸阳,与项羽共谋。当晚,在鸿门设宴欲杀刘邦,但因项庄舞剑指杀而未遂,是幸亏项伯保护才免灾难。此后刘邦深知危险,便加强安全措施,以防再遭暗算。

韦编三绝

孔子的勤奋好学使他成为知识渊博的人。那时候没有纸张,他们使用竹简和牛皮绳编制书籍。而为了研究《周易》,孔子不断翻阅竹简,即使因为磨损需更换牛皮绳,也从未放弃过。这显示出了刻苦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品质。

杀妻求将

战国时吴起之妻乃齐女鲁穆公虑其私情,不敢任用吴起,为此吴起竟然杀妻取得信任,并以此功劳打败了齐军虽然名声卓著,却也由此受到世人的鄙视。

大禹治水

洪水泛滥,大禹接替父亲鲧继续治理河川。他吸取经验教训采取疏导法最终平息洪水。在治水过程中,大禹连续三次过家门而不入,其公而忘私精神至今仍被人们尊敬。

11、孙敬悬发

汉朝文学爱好者孙敬因读书久坐睡着,而想办法提神阅读。一日,看见萤火虫,便想到了挂萤光读书方法,使自己能够在夜间准确地看到文字,最终成了很有学问的人。

12、苏秦刺股

战国纵横策士苏秦,因身无分文,无奈之下变卖所有财产游历各地寻找机会。不久之后,由于贫困只好返回故乡。在艰难困顿中,他发愤读书,用锥刺大腿提神念思直至深夜。最终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学成并提出六国联合抗秦计划。

13、卧薪尝胆

春秋越王勾践受辱后誓师报仇,为记恨耻辱,每晚铺柴草床,用苦胆涂嘴唇,以激励自己复仇雪耻。在勾践领导下的越军逐渐强盛,最终灭亡了吴国。

14、孙康映雪

晋朝大学者孙康幼年家庭贫寒,无灯油可烧,却依然执着于学习一次风雪交加之夜,他趴在地上,用月光照看书本,那种透明如镜面的月光清晰展示出每一个字句,让他的热爱和毅力得到满足长大后以其精湛的学识闻名天下。

15、车胤囊萤

晋朝文学界有一位车胤,由于家庭贫困缺乏灯油,一次偶遇飞舞萤火虫启发他创意利用萤火虫照亮阅读空间,从此采用“囊萤”法勤奋研读,并最终走上了仕途高峰。

16、苏洵发愁 宋代文学大家苏洵青年时代荒废文墨,在27岁才猛然意识到错失良机决定重拨青春,此后的几十年里,他抱病研习古籍,并带动儿子们刻苦学习,最终于金榜题名成为京城第一流人物之一

17、李密挂角 隋末民初政治家的李密由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被杨素赏识并请教,因此参与了反隋运动,并辅佐杨玄定策破敌

18、大禹补天 女娲氏创造人类及世界,她还修补天空,当共工撞击西方山脉引起巨震造成洪水泛滥的大祸时,她收集五色石熔炼膏药,再次封缮天顶

19、三德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行为规范,“仁”、“义”、“礼”、“智”、“信”,分别代表着宽厚待人、高尚道德、恭俭守己等品质,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关系中的基本准则

20、何充写诗 贺知章的一首《步出夏门行》虽简单却蕴含深意,其中“独坐幽篁思故乡”的句段表达了一种归隐田园的情怀,以及一种对往昔美好的追忆

21 火烧赤壁 曹操南征北伐遭遇黄盖诈降计令部队准备迎战但周瑜设计放火烧船曹操兵舰化作海中焚尽

22 推敖 贾岛推敖细致严谨的一生被誉为“苦吟诗人”。他的作品充满哲理,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以及对生命意义深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