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他刚上学的时候,非常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这让他感到非常开心。

有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

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

张衡(78~139),字平子,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他出生于现在河南省南阳县石桥镇。他的祖父张堪做过太守,为官清廉。父亲早逝,因此张衡家里很贫穷。但是,由于他的勤奋和聪明,他很早就闻名乡里。当时,他10岁就能五经贯六艺,并且过目成诵。他对自然科学有浓厚兴趣,对诗歌也有深厚造诣。一天,当他从一本诗集里读到四句描述北斗星变化的诗时,他被深深吸引。这四句诗让人联想到夜空中的繁星,他们运行规律又是怎样的呢?因此,这些问题激发了他的研究热情。

为了解这些谜题,每当夜晚没有云彩的时候,张衡就会默默地观察着天象图,并记录下来。这段时间内,那些难解之谜渐渐揭晓,让他的脑海充满各种想法和幻想。在不断探索之后,最终确认那四句诗描述得不够准确的事实,即斗柄在春季并不总是指向同一个方向,而是根据不同的季节而变化。

苏秦也是一个例子。在战国时代,由于自身知识不足,在多个地方都未得到重视回家的苏秦,也受到家庭成员冷淡对待。这促使他决心更加努力学习。他每晚坚持阅读直至深夜,但疲倦感和打盹儿也随之而来。为了克服这一点,他创意了一种方法,即准备了一把锥子,每当打瞌睡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避免睡觉,这样也能保持清醒状态继续研讨与思考最终成为“刺股”的典故之一通过这个方式,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注力,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一片新的知识领域,使其成为那个时代杰出的政治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