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会计名丘,字仲尼,孔夫子是后人对他的爱称。这位大名鼎鼎的学问家,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还是伟大的会计。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教科文组织曾评选出人类历史上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孔子位居榜首;1988年1月,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共同签署了《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宣言》,称“人类要想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 一 孔夫子年轻时,便与会计打上了交道,成了会计的老行尊。当时,在鲁国执政的大贵族是季氏,孔夫子就是在季氏的手下当上了一名主管仓库会计的小官吏———委吏,一个小小的财务科长,每个月拿到的钱粮很有限,刚刚够养家糊口。那时候的会计没有分工牵制一说,孔夫子凡事都得自己动手。孔夫子拿起一支钢笔,哦,不对,那时没有钢笔;拿起毛笔,哦,也不对,那时也没有毛笔;孔夫子拿起了一把刀! 呀,孔夫子怎么拿刀,斯斯文文的圣人,拿刀干什么?杀人么?孔夫子是儒者,不会杀人。 他是要记账。 刀子刻在青竹片上,一刻上去,竹片直冒水,像是流汗一样,故名“汗青”。汗青,实际就是账本,象征着书籍、历史,诗云:“留取丹心照汗青”,盖源于此。 那时候的会计虽然简单,但孔夫子却很投入。他终日守候在库房里,数着数码,划着记号,监督着仓库的财物出入。他谨慎地(会计的谨慎性原则就是从那时开始孕育的)辨别着出入事项,一一在竹简上刻画、登记,力求使每一笔“账目”都正确无误。 孔先生也是一个颇有心计的人,他年当十五便立志于学,研究问题总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最后总要追究出一个结果,他对待仓库会计这项工作的态度亦如此。“作会计的关键是什么呢?”平素孔先生每每想到这个问题,便琢磨不已,日子久了,他从中悟出一个道理。一次,他语重心长地对旁人说:“会计,当而已矣。”这句话看似简单,却内涵深刻,高度凝练。会计工作的要害系于“当”字,即真实性与中立性,一个“当”字,使两性合一。孔子这一说可了不得,他的门徒把这句话刻在“汗青”上,传之后世,于是,会计便有了名人名言。 二 前苏联著名的诗人叶甫图申科在其诗作《中国海员》中写道: 假如孔子还活着,他就不会受骗,而是怀着悲伤的心情,打量着自己的国家。 生活在动荡的、纷争不断的春秋时代的孔子“怀着悲伤的心情打量着自己的国家”。像守护诚信一样,怀念着周朝,并把“克己复礼”当作毕生奋斗的目标。 孔子的一生,把先王的“礼制”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凡不合乎礼制的东西,你连看也不要去看它;凡不合乎礼制的言论,你连听也不要去听它;凡不合乎礼制的话,你无论如何也不要去讲。他认为会计亦在礼帛约束之列,一切收支事项务必以礼制为准绳。当收则收,既不许少收,也不可超过规定的标准多收;当用则用,既不可因少用而违礼,亦不可违反财务制度滥用无度,与今天的预算庶几近之。在孔夫子的心目中,一切应力求适中、适当,适可而行,适可而止。 孔会计理论的实质是“政要节财”,谨慎性原则与预算管理思想呼之欲出。取要得当,用要得当,算要得当,方能达到守礼制、尊王权、财掌不乱的目的。孔子的仁爱之于当下的会计领域,不是要我们大家坐在星巴克里读《论语》,或穿上“不亦悦乎”的文化衫,而是传承以人为本的夫子之道,尊重专业,尊重人才,构建和谐的会计秩序。 三 在财税方面,孔子反对聚敛;在开支方面,提倡节用。他在论语中说:“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财聚散,财散聚”,“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孔子认为,做事应敬业,讲信用,节约开支,富有爱心;重要的不是财富的多少,而是公平的原则。他反对贫富差距过度,主张“仁治”。 至于诚信,孔夫子更是殷殷教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一旦道德沦丧,不应随波逐流:“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夫子不仅坐而论道,而且起而躬行。他的道德训条,无论数量、质量,均不让当今,诸如:一言、二道、三至、四教、五礼、六艺、七情、八目、九思……可以成十龙、配百套。先师开风,步从,遂成“拥表章以自重,挟口号以自强”。 在孔子诞辰2555年的日子里,我们这些做了会计和准备做会计的,都应时时回溯会计第一人——孔子,是他,给这个领地播撒了文明的种籽,注入了思想的精髓。虽然,“仲尼不出”未必是万古如长夜,但仲尼不出,中华文化肯定要丧失相当光彩,孔夫子对包括会计文明在内的中华文化的影响古今不做第二人想。 这位孜孜不倦的学者、知人论世的智者、兼善天下的仁者、乐天知命的通者,其会计理论专注人伦理性之道,充盈着卓绝而常新的人文内涵,他把华瞻的语句和丰厚的滋养写在了“孔会计理论”的旗帜上,让我们仰之弥高,敬之弥深,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来源:张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