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中国十大杰出90后人物简介
在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这位南洋出生的学者,在西洋学习、东洋结婚、北洋仕途中,他的才华和智慧让他成为当时的人物焦点。辜鸿铭精通九种语言,获得了13个博士学位,并以其独特的口语风格对抗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他将《论语》、《中庸》翻译成英文和德文,将中华文化带入了西方世界,被印度圣雄甘地称赞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生于1857年7月18日,是福建移民家庭的一员。他的父亲是英国橡胶园的总管,而母亲是一名金发碧眼的西洋女性,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得年幼的辜鸿铭对语言有着天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在布朗先生收养下,他阅读了莎士比亚等人的作品。
1867年,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把十岁的辜鸿铭带到了当时最强大的帝国。在爱丁堡大学,卡莱尔校长赏识他,并帮助他获得文学硕士学位。他还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研究文学与哲学,最终成为一个精通西方文化并深谙中华道理的人。
完成学业后,辜鸿铭回到祖国,在张之洞幕府任职二十年,以“汉滨读易者”自号。他致力于翻译工作,将《论语》、《中庸》等经典作品翻译成英文,为外界提供了解中国文化深层次内容的手段。同时,他也通过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让自己的声音在国际上响起。
作为东方文化的大使,辜鸿铭提倡学习英语,但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适应外界,更重要的是要用中文来表达中华文明。这一点在他的文章《春秋大义》(即《中国人的精神》)中得到了体现,其中批评那些只懂得传教士化或买办化的汉学家们,对真正懂得中国文明的人抱有极高期待。
尽管如此,由于时代背景复杂多变,以及个人思想上的激烈争议,使得辜鸿铭的一生充满了挑战与挣扎。但无疑,他留下的文字及思想对于推广和保护中华文化至关重要,无疑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