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奋学习的故事:名人勤奋学习的励志经历

(一)

在古代,有一个叫孟轲的人。他刚开始上学时,非常用心地写字,每笔每划都很工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觉得学习太困难了,不如外出玩耍享受生活。于是,他逃学,常常去山坡和树林玩耍,这让他感到无比快乐!

有一天,他回家时,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为什么这么早就放学了?”孟轲只好承认自己逃学了。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苦工作供你读书,你却逃学,这真是没有出息!”孟轲赶紧跪下。

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未完成的布剪断,说:“如果你不努力学习,就像这被剪断的布一样,没有用处!”

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从今以后再也不贪玩了。我一定会努力读书!”从此之后,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他后来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大思想家。

(二)

张衡(78-139),字平子,是东汉时期著名科学家和文学家的代表人物。他出生于现在河南省南阳县石桥镇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祖父曾做过官,为官清廉父亲年轻逝世,所以张衡家的经济条件很艰苦。但张衡从小就非常喜欢阅读,加上他聪明好学,被乡里人们称赞。不久,他10岁便能熟练掌握五经六艺,并且能够背诵大量诗文。一天,他在一本诗集中看到四句描述北斗星变化的情景:

“斗柄指东,天下皆春;

斗柄指南,天下皆夏;

斗柄指西,天下皆秋;

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他对这些精妙之处深感兴趣,对夜空中的繁星闪烁充满好奇。这简直是太美妙的事情!

于是张衡根据诗歌内容,再结合其他书籍画出了星象图,每当夜空晴朗,无云时,他就会默默观察那些繁星闪烁、变换形状的事实规律。广阔无垠的星空隐藏着许多难以解开的问题,而他则专注地观察、记录、思考,用自己的脑海装载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幻想。在不断探索中,最终确认那四句诗并不准确事实上,在早春季节,“斗柄”并非真正指向东方,而是在暮春季节才这样做。

(三)

战国时代,有个人叫孙敬,是个有名的人物。当年轻时孙敬发现自己缺乏知识,便决定投身于长时间而深入的自我教育中。他每日坚持阅读,不分昼夜,一直到疲惫得打盹儿为止,但为了防止睡意侵袭,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将头发绑在房梁上,当打瞌睡时,由于头部低垂而触及绳子,使其扯痛,让自己醒来继续读书。这就是传说中的“悬梁”的故事。

(四)

苏秦,在战国末期,也是一位知名人物。在年轻的时候,由于他的知识浅薄,因此几乎无法找到合适工作,即使如此也没能得到周围人的重视。当回到家中,与亲人相遇,他们对他的态度更是冷淡,看不起这个失败者。这让苏秦深受刺激,所以决心改变命运,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求知上去。他白日熬夜研读古籍,那种疲劳与倦意甚至使他想要睡觉,但想到自己当前的地位以及未来前途,就立即抽出一把锥子,以此作为提醒自己不要犯懒惰错误。当感觉到疲倦或打瞌睡时,只需稍微刺一下大腿上的皮肤,那短暂但强烈痛感立刻唤醒他的精神,让他重新集中注意力继续研究。这就是“刺股”的故事。而后来苏秦因为其智慧与勇敢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