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没有完美。有的人说杨澜你一直很顺利,我都只是无奈地一笑。我没有办法跟每个人去解释我的艰辛和失败。从2000年到2005年,长达5年的时间,我都曾经处于这种状态。无论从事业上还是心态上,都是如此。

1996年,我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成回国。当时,美国几大电视网都希望我去做他们的出镜记者,报道亚洲事务和美国华人社区,但我觉得,这和我想做的事情还有一段距离。我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就是文化行业,这和IT、商业、金融和工业都完全不同。我去美国的时候就知道我是一定会回来的。结婚的时候我就跟吴征说,你在美国已经有自己的事业,但我将来肯定是要回去的,你要想清楚。他说,我跟你回去。那时候媒体报道用了“毅然决然”这4个字。我觉得这几个字用在他身上倒是合适。他好像放弃了什么,可我并不需要放弃什么。

1997年,我一整年都没有工作,就是生孩子、带孩子。1998年,我剪短了头发,去了香港凤凰卫视,开始做《杨澜工作室》。

我采访的第一个人物就是王光美。无论从节目还是人生层面,她都是一个对我有极大震撼的女人。通过做她这期节目,我真正确立了一点——我做节目是为了记录人和时代的关系,我希望以采访人物的方式来记录历史。我大学主修英语,辅修国际经济,但是对历史的爱好是从中学就开始的。我喜欢苏东坡、罗斯福和丘吉尔,很早就看过尼克松写的《领导者》那本书,也看过法拉奇的《世界风云人物访谈录》。高考的时候,我曾经最想报的是历史系。这一切潜移默化地对我的职业理想产生影响。

1989 年 11 月 9 日,在柏林墙倒塌那天,一群学生站在广场上,他们手里拿着灯笼,用它们照亮前方,而不是向后仰望,因为他们相信未来比过去更光明。这让我深刻感受到,每一次伟大的变革都是由那些敢于梦想并勇于行动的人们推动而成 的。而当我们站在历史的大河边,看着它流淌,我们也应该像那些学生一样,不畏惧未知,不害怕挑战,只要心中充满信念,就能迎接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

当然了,当我们追求梦想时,也必须承认现实。在阳光卫视创建初期,由于缺乏商业判断上的准备,一开始就按照整个一个电视台建制,在香港建起了一座耗资数千万的大型制作中心,有大量原创节目,每年几百个小时。但这种模式不符合市场规律,是一种幼稚的心态指导下的行为。在商业上,当时确实表现出了幼稚的一面。一种情况下,让吴征参观新建好的制作中心,他吓了一大跳,当即表示:“你们拉得这么大,这样下去真的会出问题。”这些反馈让我意识到了错误,并且决定改变策略,以采购为主减少制作成本,从而避免事倍功半的情况发生。

然而,即便如此,最终仍旧因为业务模式问题导致公司破产。在这个过程中,有3年的时间内不断挣扎与努力,最终决定将公司出售。在此之后,对这一切进行复盘分析,让自己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作为企业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此次失败尽管给予了许多挫折,但同时也是一个宝贵的人生教训,它让我们明白,无论是在个人还是企业发展中的任何阶段,都不能忽视市场规律,更不能忽视自身能力与资源限制,同时也需学会及时调整策略以适应环境变化,从而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并取得成功。

现在展望未来,对于公司来说,这次失败既是一次沉痛教训,又是一次重要转折点。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将重点放在内容提供端,使其成为多元化经营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而对于个人来说,无论何种困难或挑战,只要保持坚韧不拔的情怀,不断学习进步,便能找到前行之道。不仅如此,还可以借鉴过去经验,为未来的方向指引明确航向。这是我所经历艰辛与失败后的启示,也是我奋斗史中的宝贵财富之一——只有真正理解并接受过去,便能更加明智地规划未来,而非盲目的重蹈覆辙或逃避责任;只有积累更多经验才能增强解决问题的手腕;只有不断超越自已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价值提升。如果说这是关于奋斗的一段故事,那么它正是通过这样的磨练炼金才能够铸造出纯粹无瑕金子的钥匙,那份执着与坚持,是所有成功背后的秘密力量,它激励着每一个人勇往直前,不懈追求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