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如同一杯饮水,冷暖自知,没有完美。有的人说杨澜你一直很顺利,我都只是无奈地一笑。我没有办法跟每个人去解释我的艰辛和失败。从2000年到2005年,长达5年的时间,我都曾经处于这种状态。无论从事业上还是心态上,都是如此。

1996年,我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成回国。当时,美国几大电视网都希望我去做他们的出镜记者,报道亚洲事务和美国华人社区,但我觉得,这和我想做的事情还有一段距离。我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就是文化行业,这和IT、商业、金融和工业都完全不同。我去美国的时候就知道我是一定会回来的。结婚的时候我就跟吴征说,你在美国已经有自己的事业,但我将来肯定是要回去的,你要想清楚。他说,我跟你回去。那时候媒体报道用了“毅然决然”这4个字。我觉得这几个字用在他身上倒是合适。他好像放弃了什么,可是我并不需要放弃什么。

1997年,我一整年都没有工作,就是生孩子、带孩子。1998年,我剪短了头发,去了香港凤凰卫视,开始做《杨澜工作室》。

我采访的第一个人物就是王光美。无论从节目还是人生层面,她都是一个对我有极大震撼的女人。通过做她这期节目,我真正确立了一点——我做节目是为了记录人和时代的关系,我希望以采访人物的方式来记录历史。我大学主修英语,辅修国际经济,但是对历史的爱好是从中学就开始的。我喜欢苏东坡、罗斯福和丘吉尔,很早就看过尼克松写的《领导者》那本书,也看过法拉奇的《世界风云人物访谈录》。高考的时候,我曾经最想报的是历史系。这一切潜移默化地对我的职业理想产生影响。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共同创造了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天空,那里充满了梦想与挑战,每一次坎坷更是在磨练我们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地方可能显得有些幼稚或许有些失误,但正如后来的岁月证明,不畏惧挫折,只因为坚信内心深处那份不懈追求,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勇气。而今天,当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再次迎接未知之路时,我们的心更加坚韧,更愿意为梦想而战斗,为那些即使在失败面前依旧闪耀着光芒的地方而努力,因为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不仅仅是结果,而是在那个过程中的每一步进步,每一次尝试与探索。而这些,都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一切的一切,最终归于这一句话:只有不断前行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只要保持勇敢的心,就一定能够抵达那个属于我们的彼岸。在这样的旅途中,每个人的脚印都是宝贵财富,每个人的故事也值得被传颂,让更多的人看到,并受益于其中,而不再是一个孤独的小船漂泊在茫茫海洋中寻找方向,而是一个集体航向明天的大船队,在风雨交加之下,用坚强的手臂划破波涛,用智慧的心灵指引方向,从此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