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伟大人物事迹简短:硅谷一代在物品间绘声绘影,追逐开放与分享的力量。1997年,28岁的陈一舟来到斯坦福大学攻读机电工程硕士与MBA学位,在世界互联网中心洗礼后,他和同学们创办了ChinaRen点com,并带领人人公司上市。2001年,27岁的杨浩涌经历美国经济两次寒潮,最终在硅谷小公司谋职,一年后他用车载着耶鲁大学同学周杰去Google报到;同一年,31岁的董路放弃高盛职位,立志读书。在斯坦福大学课堂上认识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当创业男士衬衫定制网站时征求贝索斯意见。他提出了建议,并让董路快递11件给他,其中有件贝索斯签名寄回董路,以此作为指导。
和董路同级还有沈思,她偶像是苹果乔布斯,为此她给公司起名字为木瓜。2004年,26岁的汪华成为商学院学生,此前是电信服务公司创始人。他成为创新工场投资合伙人指导别人创业。2006年熊尚文结束5年的外企生涯抱着创业之心去“进修”。2007年陈欧卖掉游戏公司去读书,在校园遇到了戴雨森,他们现在是化妆品B2C网站聚美优品创始人之一。这名单中应该还有古永锵、茅道临、林欣禾、雷鸣、徐易容、郭去疾、徐勇、何峰……从80年代到今天,被新技术撩拨心弦的中国青年不断寻找新世界入口钥匙,将中国未来开启。
他们接受超越纯粹知识层面的教育,又带着“我要改变世界”的抱负回国创业。在被称作世界互联网中心的硅谷,他们接受广泛资源——精神与物质(如人脉资本)上的支持。这些中国创业者如何将科技营养用于本土化中?他们之所以去斯坦福大学读MBA或工程学硕士,是因为它是一体无分割,无论是氛围还是点子都不缺,这些都对日后的自己有相当大的鼓舞和意识形成。
这所学校集中度最高,有共同背景获得校友相助机会更大。此处有互联网精神榜样和灵魂领袖,如雅虎创建者杨致远、大卫·菲洛,以及Google创建者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都来自这里。这不仅帮助他们注册公司甚至提供专利,所以像核能发动机一样,让硅谷技术人才长期沸腾几十年来一直输送。
除了PayPal創始人馬克斯·萊文森、FireFox發明者布莱克·罗斯等,也都是从普通学生变成了改变世界的一分子足见其地位。而且学校支持学生接触企业并随时回到学习;支持教授办公司,将技术转化为商业用途,因此喜欢奇迹的地方,那些著名科技巨头诞生于车库或宿舍,而它们差不多在某段时间内改变了世界。
今天硅谷就像是永不散场伍德斯特克音乐节。一位中国青年作家忧心忡忡写道:厚颜无耻地追财富浮夸轻松致富,这样典型行为在披上了“勇于冒险标榜创新坚信自我”的美丽外衣后风行全球。但必须看到,它也有最伟大的天才将脱颖而出,用洞察力执行力改造应用足以改变世界。这群毕业生有一共同背景、一共同经验、一共同年龄跨度,他们投身中国互联网,我们期待他们故事会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