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红楼梦》,谈到王熙凤,人们一方面惊叹于她的无与伦比的治家才能,她应付各色人等的技巧,一方面又感慨于她的结局。她是文学作品中“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
王熙凤的判词是这样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王熙凤在贾府算是一个“巾帼英雄”了,她想尽各种办法,用种种计谋想使贾府振兴起来,或至少维持着大家的局面,同时也积攒些家私。不过她的努力,她的“鞠躬尽瘁”,却换来了贾府上下人的不满,最终也没有使贾家有什么起色,而死后甚至连女儿也保不住。
她“于世路上好机变,说话去得”,“心性又极深细,却是个男人万不及一。” “少说着只怕有一万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她呢!” 从小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在那府里办事,更是历练老成了。
真真是泥腿光棍专会打细算盘,“天下人都叫你算计了去”,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使绊子。“清风见我先自愁,我知君未遇便相逢。” 她都占全了。这熟悉凤姐为人的各色人对凤姐评价,都活脱脱展现出了一个机关算尽太聪明的人物。而就是这样一个十分精明的人物,却落得孤家寡人身心劳碌至死最终又一无所得的下场,不禁让我们思考:岂不正应了“聪明反被聪明误”那句话吗?
而且,这样的痛苦折磨不是只有小说中的角色才有的经历,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地寻求和适应中进行选择和行动,但过分依赖自己的智慧,有时候可能会导致无法预料的情况发生,让我们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以平衡我们的理智和情感,让自己更加成熟稳重,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并避免陷入那些令人遗憾的情境之中。
因此,无论是安于命运还是抗争命运,都要以承认个人机智局限为前提知道其可为而为之,是智慧;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则是不智。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因为过分自信、过度卖弄、缺乏退一步考虑能力的人们,他们虽然表面上的表现看似高超,但最终往往因自己的傲慢或冲动失去了机会或遭受损失,而这些都是由于他们未能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也未能从错误中学到教训,从而造成更多的心累和无奈。
杨修这个人物,就是这么一个例证。他自恃其才,小觑天下之士,在曹操建花园时,他认为曹操嫌园门太阔,便指出应该改造园门。不料,当他第二次进屋看见曹操写下的三个字——酥饼,他竟然独吞了一盒酥饼,并且还用这件事来证明他识破了曹操的话语,其实他并不知道曹操真正的心意,只是在猜测当中的意思。他这种行为虽然表面上显示出他的机敏,但实际上却暴露出了他的肤浅以及缺乏深层次理解力,使他最后成为被猜忌和排挤的一个人物,最终因为猜测错誤,被斩首示众。
杨修确实够聪 明,他能够看透别人的很多东西,也能够猜透很多事情。但是,他同时也是很愚蠢,因为他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他表面的智能只是招来了人们赞赏,却不能防止灾祸降临,因此我们必须明白,即便你拥有高超的手腕,你仍需谦逊地学习,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以免像杨修那样走向绝路。
古代学者培根先生曾经指出:“生活中有许多人徒然具有一副聪明的外貌,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小亮,大糊涂’”。冷眼看看这种假装者怎样机关算尽,将事情搞砸得头疼欲裂,就如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样,一点也不值得。而那些真正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又懂得适时退缩的人,那才是真正掌握力量的人,他们不会因为一次错误就迷失方向,他们懂得何时该放手、何时该坚持,以及何时该转弯,这就是他们成功与幸福所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