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励志故事:自然中孕育的成功之蒜

文/张伟

在北京宣武门附近的广安天陶菜市场,一个普通菜贩姚启中,与他的一部日记体新书之间,有着作者与作品间不可或缺的联系。那么,这个仅仅读过四年小学的小贩为何要“跨界”写作呢?

一切都始于姚启中的一个梦想。这份梦想是给自己孩子留下一笔精神财富——通过写作向孩子讲述其人生的酸甜苦辣。然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道路充满了艰辛,不少阻碍在他的前方等待。

首先,是如何改变半文盲状态。出生于安徽阜阳农村、家境贫寒的姚启中,在念完小学四年级后不得不辍学打工。他却是一个好学的人,在卖菜期间,他不断向顾客求助学习,并且有顾客教会他查字典,最终他的认字量迅速增长。在没有书可买的情况下,他便抄书,将知识积累成宝贵资本,最终决定动笔写作,但遭到了妻子的反对。

为了获得妻子的支持,姚启中承诺不会影响到卖菜工作。他在每天凌晨4点30分起床整理货品,然后蹬平板三轮车去早市销售蔬菜,无论风雨,都准时完成任务。一年的时间里,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承诺,使得妻子放弃了反对。

最后,是如何克服嘈杂环境下的挑战。在喧闹的菜市场环境中,一边售卖大蒜和干姜,一边专注于写作显然不是易事。但是,即便如此,姚启中的坚持和毅力最终使他适应并掌控了这个环境,从而能够自由地转换文字创作和日常生活之间的情感调节。

经过1000多天的努力,跨越难关后的姚启中终于完成了一部30万字的大型日记体小说,其中选编20万字被出版成书《卖菜叔日记》。这本书深受人们喜爱,并引起包括央视一套在内各大媒体关注,使得作者走红。正如剥除蒜皮一样,每一次努力都是为了最终揭示光亮莹润的心灵产物——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