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雷锋听到同志们说工作忙,实在没有时间学习时,他便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于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出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关键是我们是否能巧妙地挤出这个空隙。想象一下,一块木板上竟然有一个眼,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这就是因为它拥有坚韧的挤劲和坚持的钻劲。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也应该提倡这种‘钉子’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挤出效率和深入理解能力。”这正是人们广为传颂的雷锋刻苦追求知识的“钉子”精神。

1963年3月,我们将他的故事作为题词,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学雷锋运动。这40多年的历史变迁,让我们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尽管现在的市场经济社会与雷锋时代不同,但他那奉献、勤奋和乐于助人的精神依旧被人们所铭记。新时代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这些品质,为社会贡献力量。

雷锋不仅有着明确的人生目标,而且他还非常善于利用每个瞬间进行学习。当他听闻同志们忙碌无暇之时,他会根据自己的经验,从日记中记录下来:“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并不在于工作繁忙,而是在于你是否愿意放弃休息来做些额外的事情。不论何时,只要心存决心,便能找到锻炼自己成长的地方。一块木板虽看似坚硬,却终究无法抵御那些小小却坚定如钢铁般的心思。”正是这种“钉子”般的毅力,使得他能够在短暂的一生中撰写9本20万字以上的心得笔记。

为了弘扬这一“钉子”精神,我们应当鼓励同学们多争取一些时间用于自我提升,同时注重提高效率,以此释放更多精力投入到知识获取上。此举既可节省大量宝贵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又能带来高效且愉悦的情感体验,这便是科学有效地利用每一次机会所带来的益处。

就像雷锋曾经宣言过,“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斗争锻炼自己,不愿仍旧平静度过我的一生。”从今天开始,我们可以把这一理念融入到生活中的点滴,通过不断挑战自我极限,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辉煌璀璨,就像那永恒不熄的小火焰一样,将其传递下去,为新时代留下属于我们的一份光辉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