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春梅

小时候曾经听说过关于蚯蚓这样的一个故事:

据说最早时天空中一共有十个太阳,因为太热了,庄稼被晒死,人们在火海中难以生存,人们苦苦挣扎,祈求上苍的恩赐。这时,后羿出现了,他是个神箭手,箭法超群,百发百中。天帝命他射下九个太阳,只留一个供正常作用。后羿来到东海边,拉开万斤强弩,搭上千斤利箭,瞄准天上火辣辣的太阳,将箭射出,后羿射了八个太阳后,怎么也找不到另外两个太阳了。随着八个太阳的死去,光和热也一点一点地消失,人们感觉舒服多了,可是还是有些燥热。后羿努力地搜寻余下的两个太阳。原来,这两个太阳变成了金豆藏在了一棵硕大的吗啉菜(学名马齿笕)底下 。蚯蚓发现了,就扯着嗓子喊:“太阳在吗啉菜底下躲着呢!”正好这话被后羿听到了,后羿对准吗啉菜就拉弓,吓得两个太阳都跑出来了,后羿松开弓,对准其中一个就射了出去,“啪”地一声,一个太阳又摔下来了,余下的唯一的一个太阳就挂在了天空。太阳的同族弟兄一个个地都没了,唯一留下的这个太阳特别憎恨蚯蚓,如果不是蚯蚓多嘴,后羿就找不到他们了,连最后一个伴儿都没给自己留。自此,不管太阳温度多高,也不会晒死吗啉菜;但是只要蚯蚓一露头,就会被太阳晒死。

其实这个故事我认为对蚯蚓的说法是不公平的。哪有什么感恩或者憎恨,蚯蚓是依靠体表黏液直接从土壤缝隙中获得氧气的。为什么雨后能见到好多蚯蚓呢?平常的日子里,蚯蚓是呼吸着爬行通道和土壤空隙间的空气的,不用爬出地面。但如果雨下得比较大,水涌入地下,土壤都浸泡在水里,蚯蚓就没有空气可供呼吸了,所以蚯蚓就会从地下爬出来,爬到地面上直接呼吸空气了。蚯蚓的身体只要被阳光一晒,就会变得干燥,体壁容易碎裂,最后死掉。所以蚯蚓只能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

蚯蚓还有一个特征:当蚯蚓被切成两段时,它断面上的肌肉组织立即收缩,一部分肌肉便迅速自己溶解,使伤口迅速闭合。位于体腔里的原生细胞迅速迁移到切面上来与自己溶解的肌肉细胞一起,在切面上形成结节状的再生芽。与此同时体内的消化道、神经系统、血管等组织的细胞,通过大量的有丝,迅速地向再生芽里生长。就这样,随着细胞的不断增生,缺少头的一段的切面上,会长出一个新的头来;缺少尾巴那一段的切面上,会长出一条尾巴来。这样一条蚯蚓就变成了两条完整的蚯蚓。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蚯蚓断成了两节也能活,一条变两条。

蚯蚓对人无害,还可做药材,它是地下默默的耕耘者。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牙齿,坚强的躯体,却能在坚韧于它身体成千上万倍的土壤中穿梭自如,人称“地龙”。它从不向坚硬的泥土低头,永远像一部开足马力的挖掘机一样不断地向坚硬的泥土挑战,不断深钻,默默地耕耘着。由于它的不断进取,坚硬的土壤它给翻松了。蚯蚓都是以禽畜类粪便和落叶枯枝腐蚀后的有机物为食,经过消化后再排除粪便后,就成为一种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磷和钙了,因此蚯蚓是位平凡而又普通的化肥创造者。在它耕耘的土地上,绿树成荫,瓜果累累。当人们在这块土地上收获时,谈论得最多的是果实的大小,收成的好坏,从来没有人谈到过这位为他们的收获不知付出多少汗水的地下工作者。其实,蚯蚓何须人们的高谈阔论,夸奖赞美呢?它生来就是默默奉献而不寻求报酬。

我敬佩蚯蚓的不屈不挠,不断进取的精神;我佩服没有思想的蚯蚓却做出只有高尚思想的人才能做出的事情。我们是不是也要像一只蚯蚓一样放低身段,扎根泥土,为国家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直到把自己也化作一撮泥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