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宁静的校园里,有着一段难忘的友情。董同学和我,我们是八桥中学时期的好友,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但那份深厚的情谊如同永不褪色的墨迹,历久弥新。

我们的故事就像一本未曾翻开却已知晓每一页内容的书籍。在那个年代,我们是同路人,每天上学放学肩并肩回家,那些日子充满了无忧无虑与对未来的憧憬。毕业后,我们各自奔波于江苏无锡与山东兖州,却依然心系彼此。

直到90年代初,我偶尔经过无锡,他们特地来宾馆看望我。那一次见面虽短暂,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记得他为我留下的联系电话,以及那些亲戚朋友们的一串串数字,就像是一条生命线连接着我们。但随着时间流逝,通话系统更新换代,这条生命线逐渐断裂。我尝试通过信件联系,但也只能等待空寂如同石沉大海。

多年后,当我利用去无锡旅游时寻找他的踪迹,只能得到遗憾的消息,他已经搬家了。而且当时我的工作单位和他的人生轨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直到去年11月,我收到了意外惊喜——董同学通过另一位老朋友找到我的手机号,并成功重燃了我们之间那微弱的心跳。

这次见面,更显得珍贵而又神奇。他从另一个同学那里获得我的手机号,并托人打听出了董同学最新的联系方式。这份努力,如同星辰引导航船一般,让我们能够再次相遇。在通话中,我们谈论身体健康、家庭生活,最让我感动的是退休后的生活。他每天练习书法,而我即将出版散文集。此外,他还精心规划我们的会面,将确切日期告知给我,使得“激动”成为了他女儿形容他的词汇。

他为我们的接触做出了极其细致周到的准备,无论是在火车站还是饭店预定房间,都表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关怀。当听到有其他客人抢占最佳位置,他便亲自前往抢先选座,在门口等候,以确保我们能享受到最好的服务。这一切,都让人感受到了那种纯粹而真挚的情谊,即使在岁月长河中漂泊,也始终不变。

有人说“同学情是世界上最纯最真的情”,这一点在我们的故事中被完美诠释。我问自己:作为他们付出的辛劳和关怀,我是否应该感到荣幸?答案只有一个:因为你是我真正理解的人,因为你是我坚守至今的情谊中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