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甘霖

在美国东北大学和波士顿复杂网络研究中心工作的巴拉巴西教授曾做过一项研究,探讨了名校对人的收入究竟有多大的影响。他的结论是:没影响。如果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足够高,只是因为课外活动成绩不行,而没被哈佛录取,他毕业10年之后的收入水平,与同样入学成绩的哈佛毕业生几乎一样。

如果学历、名校对以后的人生并没有很大影响,那么导致不同人生走向的是什么呢?

曾经有一个学员,因为博士毕业后在4家公司工作5年,但每次都只能维持一段时间,最终不得不离开。他认为自己遭遇了待遇不公、能力未能得到认可。但当他加入我的客户时,我了解到这位董事长之所以看好他,是因为他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背景。但很快就发现,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最后不得不请他离职。这位董事长说:“很可惜,他虽然有博士的知识,却缺乏博士的心态。” 他没有明白企业需要的是能够真正解决各种问题的人,而不是抱怨者。

与此相反,一位高职毕业的小业务员,从什么都不懂开始,被一路提拔至管理者位置。她的故事如下的:

她刚到公司,就遇到了一个大问题:上任业务员留下了一笔四十多万元的债务。当时同事们劝她不要管,但她觉得既然接替了上任,她必须追回欠款。她天天堵在对方公司门口,不停地跟老总沟通,直到对方同意让货抵账。最终,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货物,并将所有未销售完毕空调搬上了车。

这个普通的小业务员董明珠,在格力空调公司中成为了管理者,再后来成为格力集团董事长之一。

那位博士和董明珠之间为什么会出现巨大的差距?关键原因在于自觉性。一方抱怨指责,一方主动解决;一方畏难逃避,一方勇于承担责任。

自觉型员工与普通员工相比,有哪些区别?为何自觉型能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首先,他们不会随波逐流,而是一心要负责、让生活更加精彩、工作更加出色。

其次,他们会尽早找到努力方向与目标。

再次,他们拥有积极的心态,不浪费时间于无谓抱怨等待中,而总是在积极主动改变环境提升自己。

最后,他们愿意走出舒适区付出更多努力。

即便再优秀也非始终如此。学习自我管理,无论环境或条件,都能将每个阶段变成迅速成长机会。而成为自觉型如何进行?

应当做好动机、目标、角色执行效率人际关系风险七方面的自我管理:

管理好动机——从“要我干”到“我要干”

管理好目标——制定具体可量化

管理好角色——尽本分但补位

管理好执行——不仅做事,更做成事

只有将梦想转化为具体目标,将梦想写在地面上而不是沙滩上,即使是远大的梦想,也能够一步步实现。而且,要确保你的行动计划既充满挑战又具备实用性,这样你才能保持持续进步。此外,每个人都应该设定一些短期和长期目标,以确保他们不断朝着他们想要达到的结果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