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甘霖。

美国东北大学和波士顿复杂网络研究中心的巴拉巴西教授做过一项研究,名校对人的收入究竟有多大的影响?答案是:没影响。大量的统计发现,如果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足够高,已经达到了哈佛的要求,只是因为课外活动成绩不行,而没被哈佛录取,平均而言,他毕业10年之后的收入水平,与同样入学成绩的哈佛毕业生,是一样的!

如果学历、名校对以后的人生并没有很大影响,那么导致不同人生走向的是什么呢?

曾遇到一位学员,博士毕业,但在5年里在4家公司工作过,却总是在每家公司都失去器重,最终不得不选择离开。他愤愤不平,对自己怀才不遇、处处受到压制表示抱怨。

有意思的是,他服务于最后一家公司,我恰好也是客户。在与董事长交流时,我问起他情况。一听到他的名字,这位董事长就连连摇头:“当初之所以看好他,是因为觉得他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背景,但很快就发现,他解决问题能力差,不善于面对挑战性事务,更不会主动寻找解决方案。”

最后不得不请他离职。这位董事长说:“很可惜,他虽然有博士知识,却缺乏博士能力。他没有明白最简单道理:企业请他来,不是听他来抱怨,而是需要能够真正解决各种问题的人。”

相反,一位高职毕业的小业务员却从无知中被提拔成为管理者。她刚到公司,就遇到一个大问题——上任业务员留下四十多万元债务。当时同事们劝她不要管,但她坚持追回欠款,并成功拿回了货物,从此赢得了同事们尊重。

这位普通业务员就是董明珠,她后来成了格力集团董事长。这说明起点可能相同,但自觉性质却完全不同。

自觉型员工与普通员工相比,有何区别?为什么自觉型能取得更快发展?

首先,他们不会随波逐流,而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心态;其次,他们会找到努力方向与目标;再次,他们拥有积极的心态,不会浪费时间在抱怨和等待上;最后,他们愿意走出“舒适区”,付出更多努力。

任何优秀自觉型员工,都不是一开始就出类拔萃。学习自我管理,在任何环境或条件下,都能将每个阶段变成迅速成长机会。

要成为自觉型员工,要做好动机、目标、角色、执行效率及人际关系七个方面的管理:

管理动机:从“要我干”到“我要干”。

管理目标:量化具体确定目标,比如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设定期限,大至4年,小至每月读4本书等。

管理角色:尽本分,不越位,也能补位,即使超出工作范围,也主动承担并且表现良好。

执行力:不仅做事,更想办法将事情做成或优化过程,使之达到预期效果或结果。

“三流点子加一流执行远比一流点子加三流执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