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的伤感日志:追求幸福的故事

拉康曾说:“心想事成的人绝对不会幸福,最符合人性的真谛是,尽力活在你的想法和理想中,不要依据你达成多少来衡量你的生活。”这话说的不无道理,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不会带来真正的幸福,因为说到底,人类的心理机制,并不是为追求幸福设计的。幸福是一种完整、平静的状态。我们的大脑生来就有着最简单的趋利避害功能,而这种趋避本身就是一种循环,我们在灯塔前相信存在着一劳永逸的幸福。等到我们拼尽全力实现的时候,并没有像它承诺的那样,给我们带来持久的快乐。通常,我们会很快适应快乐、厌烦,并开始寻求新的变化。

我们总是在寻求改变,改变坏习惯,改变思维模式,挣脱命运,当所有的改变在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发生时,一件很小的事情可能就会把你带回从前那困惑状态,这些改变如同从来没发生过。这也是很多做咨询者面临的困惑。

人就是如此,在求生的同时亦求死,打着追求幸福的旗号却离幸福愈来愈远。究竟是什么在阻挡我们获得真正的心灵安宁,我想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心理机制之外还因为“死亡本能”吧!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的身上有一种趋向毁灭和侵略冲动即“死亡本能”。这种冲动是朝着自己自身而发的人设法走向死亡,因为那里才有真正的心灵平静。那里的条件与人所来自的地方相似,所以生命一旦开始,一种意欲返回无机状态倾向随之而生,这就是死亡本能来源于此。当攻击对象指向自己时,我们才会呈现“病态”。

确实,有众多曾经深度抑郁的人都曾听到过心底那“将世界都毁灭”的深切呐喊声也有潜意识让我们的生活支离破碎。我曾经坚信这个世界是如此残缺,也愿带着这残缺好好活,但慢慢事情似乎就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开始故意给自己找残缺,让自己看起来不再美好,那一刻我才明白,我由接受不完美阶段开始陷入了另一个困境:过于追求不完美!

看到了吗?人就是这样,当我们看似快到达协和状态接近所谓的一切时,与生俱来的死亡欲会开始作祟,让一切继续远离。而这一切都仅仅是因为我们在追寻,在想要成为而非存在。一位朋友曾说:“自从放弃了寻找,我便找到所寻的一切”,我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自从放弃了对完全满足未雨绸缪后的期待,我好像真的找到了我的内心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