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我踏上了前往水乡周庄的旅程,在那儿我被眼前的“万三蹄”(红烧蹄髈)深深吸引了。这些蹄髈外表光泽,色泽鲜红,让我不禁想起了已经逝世多年的爷爷。他是一位在家乡享有盛誉的厨师,每当村里有人举行喜事,他总是被邀请来掌勺。爷爷擅长烹饪各种家常菜,其中尤以油炸肉丸、糖醋排骨和红烧羊肉为人称道,但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菜品仍然是红烧蹄髈。

从小到大,我都对美食情有独钟,而这份热爱也是源于我的祖父。在那个淳朴而热情的地方,人们总是欢迎外来者,就像他们自己一样。我记得每次重要活动都会有一场丰盛的大宴席,那时,客人们都是尊贵的宾客。而在那些忙碌的一刻,最繁忙的地方就是厨房,那里弥漫着油烟与香气,满足的是各种各样的口味。

虽然我跟随祖父学习烹饪,但真正学会的是如何用心去感受和传承他的技艺。在自家的厨房中,我重新尝试制作这道经典菜肴。蹄髈就像是牡丹花,它们散发出一种富贵之气,无论贫富,都会在年夜饭上摆放一盆。案板上的大块猪腿早已被祖父精心处理过,一丝不苟地切成几刀,以便入味。

祖父将黄澄澄的菜籽油倒入锅中,然后放进冰糖慢慢熬制成深色的糖稀,再加入蹄髈、水以及酱油、料酒、醋及食盐,以及葱段、姜块和辣椒,还有包裹着花椒、香叶等香料的小布袋。大火煮两个多小时后转小火炖至熟透,这才完成了那年夜饭中的“发财肉”。我们家乡习惯下午四五点开启晚餐,即使吃完也要尽快放炮仗抢彩头。那时,一盘红色的蹄髈上撒满翠绿的葱花,不仅让我的馋虫难以抑制,而且还因为先不能动筷而更加期待。

尽管最后轮到我吃,但剩下的大骨棒却总是我独有的。我沉浸在那种少有油水年代的大饱口福之中。不过随着亲人的离去,每隔十年一次忌日聚会让我感到时间过得飞快。我回忆起每一次聚餐,每一道美味佳肴。但今年,我们决定让年轻一代继承老辈人的手艺,所以这次过年的蹄髈便由我来做。这是一个传统,是一个责任,也是一个机会,让我回到山里的老家,用心炖出色香味俱全的蹄髈,与亲人共享,从而体验到了那种慢生活带来的内心丰盂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