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些年,我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偶尔会翻开那本旧日恋情录。它记录了我们共同的笑声、泪水,以及无数次彼此对视时的心跳。那份深邃的情感,如今仍让我心头泛起涟漪。

我曾是个恋家之人,但并非因为拥有强烈的归属感。我更多地是被一种自我设定的狭小空间所吸引。在那里,我可以放下防备,寻找到一丝安全感。这种感觉,或许与我的童年经历有关,那些忙碌于生意和赚钱的父母,让我成长为一个需要主宰自己生活的人。

回忆起亲戚家的生活,那些看似平凡却充满挑战的一天。当我发烧不舒服,只能含下那个苦味难以下咽的金嗓子喉宝,而亲戚们对于浪费资源的不悦,我懂得了他们的心思——在艰难时期,每一次开支都显得那么重要。而当大人们教导孩子如何去欺负别人时,他们的心理动机更加复杂,是嫉妒还是出于某种其他原因?

村庄里的每个角落,都承载着岁月沉淀下的故事。我外婆家位于凤台县岳张集镇大台村的一个小村庄,那里是我童年的缩影。红砖瓦房、黄泥土草房、破旧的小茅厕,这一切都是农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那些麦草稻草垛,不仅是燃料,也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散发出的清新幽香,如同农民辛勤劳作的标志。

水塘边上的老树,与它们倒映在水中的身影,就像忠实守护者般坚守着这个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环境。而外婆泡制竹叶茶,在那清新的味道中,我们找到了夏日炎热之中的避风港。

如今,当我再次翻阅那些往昔,眼前的画面依然鲜活。那群鸭子嘎嘎叫,白鹅伸长脖子高傲地游弋;落日余晖下,一切似乎都停滞在了那个年代。但即使时间流转,即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复杂,我们内心深处那种渴望归属与安全的情绪,却依然如此真挚如此纯粹。这,就是我们人心最温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