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家人煮了咸粥,熟悉的香味弥漫,我便会回忆起童年的辛苦岁月。关于咸粥,在我的记忆中,有一段难忘的情感故事。我是在一个物资短缺的年代长大的,那时候,食物尤其稀缺。肚子里空空如也,更容易感到饥饿,无论是到乡下去挖野菜、捉田鸡、摸河蚌来充饥,都不能完全填饱肚子。在那种无奈的情况下,只能厚着脸皮去姨娘家吃那份薄情的咸粥。其实,姨娘家的日子也不轻松,加上我这张嘴吃饭,就要往锅里多舀些水,使原本不浓稠的咸粥变得更稀。

姨娘家位于县城南十里的一个村庄,那里有一个“冂”形状的水塘环绕着整个村落,里面生长着很多野菱和水草,有时小鱼也会跃出水面。姨娘家的房屋是一座两间半的小楼房,其中一间用作灶台和柴草堆放,一间作为客堂兼过道,也是通向后面邻居住所的地方;另一半部分则用于养猪,还有一条木质楼梯通往屋顶居住区域。走上楼梯,木板发出吱吱声,让人有些畏惧,大人们都得低头才能避免撞到头。

表姐像母亲一样美丽,她18岁就嫁给了在汉口造纸厂工作的老乡。而我常和表弟在村外的田埂上放牛,我们要等待牛肚子滚圆才把它们拴到旧祠堂旁边的牛桩上。当回到家,看见还未煮好的咸粥,我就会坐在灶门前帮忙烧火,有时则坐在门槛上的小矮凳上看燕子飞进飞出。那楝树下的鸟儿叫唤声依然清晰,如同记忆中的乡村生活场景。

姨娘家的咸粥帮助我度过了那个困难时期,它们温暖的心意至今仍深刻铭记于心。我后来被分配到了基层供销社南货部,上班期间,我找经理特批了一斤红糖寄给远方工作的表姐。当我调动到商业局工作时,表哥在乡镇企业担任采购员,他经常三天两夜地跑县城购买零件,再来找我聊聊天。我下班后通常会点杂烩肉丝类荤菜,并让岳母准备蔬菜加鸡蛋招待我的老朋友们。三年之后,当表哥调离他所在的地方时,我们相聚次数变少。

随后的几年里,我送给他们结婚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各自的一份厚礼;孙辈考大学入学之际,我除了赠送金钱祝贺,还为他们准备行李箱,让他们高兴地踏上了求学之路。在我们这里,即使有喜庆的大事,也从不收取对方任何礼金。当听闻表哥需要做肾脏碎石手术治疗,我立即拿出了600元钱让他补身体。此刻,他们拥有宽敞四合院并重新装修,而孙辈已毕业找到理想工作,与弟媳共同创业取得显著成效……看到他们生活越发安稳幸福,我内心充满欣慰。当年的咸粥恩情,不仅是我永恒的心愿,而且也是感激之情伴随我一生的源泉。这份感恩,将与我的生命同行永远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