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想逃脱,又想归属”,这种矛盾心理在《围城》中表现得如何呢?_

在周扬的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小说《围城》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进行深刻描绘,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其中,“既想逃脱,又想归属”的矛盾心理是最为突出的主题之一,它不仅体现在故事的主线上,也体现在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内心独白之中。

首先,我们可以从小说中的经典语录来探讨这个主题。在《围城》里,有一句著名的话:“我要走。”这句话出自于女主角新娘,她在婚礼当天决定离开自己的丈夫,并且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这句话表达了她想要逃脱已婚生活所带来的束缚和责任,对于她来说,这是一种向自由迈进的一步,但同时,她也无法完全割舍对家庭、对丈夫甚至是对爱情本身的依赖与渴望。这就表现出了“既想逃脱,又想归属”的矛盾心理。

再看男主角老张,他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坚决不愿意娶妻,但实际上他也有自己对于婚姻和家庭生活的一些幻想。当他真正面临着结婚这一事实时,他感到非常痛苦,因为他意识到自己并不是那么真的想要这样的未来。但是,由于社会压力、家族期望以及个人自尊等多方面因素,他仍然选择了接受这个安排,这也是“既要逃避又要寻求”一种方式。

此外,在周扬笔下的其他角色身上我们也能找到这种矛盾心理的反映,比如老张的小学同学小明,小明原本打算成为一名画家,但是由于父母的希望,他选择了踏入商界。他的内心始终充满对于艺术创作的渴望,却又因为现实压力而不得不放弃。这种情况下,小明显然是在追求职业上的成功与个人的兴趣之间做出妥协,而这正是“既要逃避又要寻求”的体现。

然而,不同的人物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处理这一矛盾心理。在新娘的情况下,她采取的是直接行动,即通过离婚来实现她的自由。而老张则采取的是回避行动,即没有直接拒绝但却没有全力投入,这样的结果往往使得双方都未得到真正满足。小明则采取的是妥协行动,即为了符合父母期望而放弃自己的梦想,从而导致内心深处的情感纠葛。

值得注意的是,《围城》并不简单地将这些人物塑造成绝对化的人物形象,而是在他们复杂多变的情感状态中展开叙述,以此揭示他们所处时代背景下的普遍性问题,如女性的地位、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在这里,“既要逃避又要寻求”更像是一个跨越时代的问题,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无论是在20世纪40年代还是今天。

总结来说,《围城》的经典语录,如“我要走”,以及书中的其他元素,都反映出了一个重要的心理状态——即人们在追求自由与独立的时候,同时也难以割舍对传统文化、家庭期待或社会规范所产生的情感依赖。这便构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冲突,让读者能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那些似乎平静无波却实际上充满挣扎的人物,以及他们所处那个历史时期特有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