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家人煮了咸粥,熟悉的香味弥漫,我便会回忆起童年的辛苦岁月。关于咸粥,在我的记忆中,有一段难忘的恩情。那是在一个物资短缺、食品稀缺的年代,我常常因为肚子空空而感到饥饿。在那个时候,只能到乡下的姨娘家吃咸粥。尽管姨娘家的日子也不容易,她也只好多舀点水,使得原本不稠的咸粥变得更加稀薄。
姨娘家位于县城南十里外的一个小村庄,那里的生活非常自给自足。她们住在两间半楼房里,西边有一个灶间和柴草堆,中间是客堂和过道,而东边则是养猪的地方和通往上层房间的小木梯。我总是害怕踩上去发出吱吱声,因为大人们要低头才能避免撞到头。
表姐长得像母亲,是个大美人,当她18岁时嫁给邻村的一个造纸厂工人的老乡后,就离开了我们。我和表弟经常在田埂放牛,每次等待牛吃饱才拴它们,然后我会帮忙烧火或者坐在门前看燕子飞来飞去。楝树下鸟雀叫唤的声音至今仍然清晰可闻。
那些年,我因姨娘家的咸粥度过了三年困难时期,那份恩情深深铭刻在心。当我工作后能买红糖寄给表姐,也许那就是对过去恩惠的一种回报。而现在,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庭,他们的孩子们成长起来,我们之间的情谊依旧坚固如昔。
每当他们来我们家用餐,我们从不收取任何礼金,只希望能够帮助他们。这份感激之情,就像那时候喝下的咸粥一样,不易忘怀。在农村生活发生变化后,他们盖起了宽敞的大房子,而他们的孙辈也逐渐独立开创事业,这一切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但无论如何,这份来自于童年的“咸粥之恩”,将伴随着我的一生,让我永远珍惜这份滴水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