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谟:逆袭成就科学巨匠的中外名人故事

文/孙建勇

2013年1月18日,国际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当人们把热烈的掌声献给这位杰出的科学家时,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只不能自由飞翔的“笼中鸟”。

75年前,王小谟出生在上海金山县。自幼聪明伶俐、卓尔不群,他喜欢唱戏且嗓音圆润,有板有眼。中学时,一家昆曲剧院相中他,但他还是听从家人的建议——读国防建设,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工业学院。1961年,他进入电子工业部38所,从事雷达科学研究,那时,他决心要做一只翱翔科研高峰上的雄鹰!

没过几年,当正当王小谟投身科研的时候,国内风云突变。他被扣上“学术权威”的帽子,从科研一线被发配到研究所的机房负责管理计算机。这对一个科学家来说,是巨大的屈辱和不幸,如同困在笼中的雄鹰。他一度无比郁闷。

真正给予他心灵援助的是艺术。在有板有眼的唱、念、做、打中,他养成了乐观性格。他熟知苦守寒窑十八载的王宝钏,更熟知身陷胡地十九年的苏子卿,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因此,不久后,他找到了进行自我调节的绝好办法——在干完清洁工作后展示标准泳姿;在感到憋闷不堪时与计算机对弈或是清唱样板戏……总之,他通过自娱自乐来保持一种昂扬精神和积极态度。

塞缪尔曾说:“世界如一面镜子:皱眉视之,它也皱眉看你;笑着对它,它也笑着看你。”王小谟是此话最好的注脚。阳光总在风雨后,在机房里被“冷处理”两年,“笼中鸟”终于被放出来,再次进入科研一线。在这段时间里,他也有了一个意外收获——成为了一名计算机专家,这使他日后的科研工作如虎添翼。

这一次人生的波折,使王小谟深信马斯洛的一句话,即心态改变会影响态度和习惯,最终改变性格并影响人生。在接下来的生活历程中,无论遇到怎样的逆境,王小谟都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各种不顺或是不幸持积极面对态度。一次车祸和癌症诊断后,他照样享受生活,在医院内拉京胡、唱昆曲、搞设计,就像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一样。他平静地说:“我这辈子也没有什么遗憾,我做的是自己想做的事。”

半年后奇迹出现了,癌细胞消失了。当回到科研岗位上时,只需简单地说:“我又活过来了。”正是这样的乐观面对逆境的心态,在长达50多年的科研征程中,使得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2009年10月1日,在国庆节60周年阅兵式上,由他的团队主导研制预警机作为领航机型引领飞行,那个瞬间,看台上的泪水流淌,是喜悦也是成功……那银色的雄鹰仿佛融入祖国蓝天,让他感到自己像是飞翔于祖国蓝天中的雄鹰。这场真实的人生故事让我们明白,无论处于何种环境,都应保持积极向上,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