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普林:贫穷铸就我成功的火炉,炼就我的金子。文/卢孝林。走在路上,你并不一定会认识他是甲乙丙丁中的哪一位,走近他,你却不得不承认自己内心的感动,这就是“自强之星”的魅力。他们并不需要谁仰望,但值得所有人尊重和学习。

对刘普林的采访约得很迅速,因为几天后他就要去湖北宜昌支教一个月,时间紧迫。临行前的准备工作很繁杂,但刘普林还是很爽快地答应了采访,我们约好第二天上午10点在武汉新东方学校中南总部见面。

采访当日,他比约定的时间早到了半个小时,怯生生地站在记者工位前,小声地打着招呼:“您好,我是刘普林。”然后他就羞红了双颊。整个采访过程中,他始终笔直地坐在椅子上,双手不停地把玩着面前的一次性纸杯,还因为太紧张而不小心弄洒了杯中的茶水,局促不安的样子一点都不像是一个曾经接受过央视等多家知名媒体采访过的新闻人物。

也许你并不认识刘普林,但你听说过曾感动中国的“马路孝子”吧?也许在很多人眼中,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这个在“重点高校”概念之外的大学,这里的学生很难和“榜样”二字扯上关系,但刘普林就在这里,他成为了值得同龄人的学习的对象,成为了201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

出身寒苦,让他更懂得体谅

刘普林出生在湖北武穴农村的一个六口之家,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都因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守。他从小开始做各种农活,对生活有了一份深刻理解。在他的记忆里,那些辛苦劳作时的心情,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它既是孤独,也是一种成长。

初中正是活泼好玩的年纪,在结束一天的课业后,伙伴们总会相约着一起玩耍,他却埋头田间地里,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作业,还要帮忙照顾家里的鸡鸭牛羊,以及其他家的杂务,每到晚上疲惫归来时,只能吃几口饭,然后赶紧休息,以便第二天继续辛勤劳动。这一切都没有让他的心灵受到多少伤害,因为那时候,他已经习惯于用这种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而这正是在艰难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一种坚韧精神。

这些对于生活优越的大多数90后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可能是农村孩子都比较早当家吧,那时虽然情况不好,我也没觉得有多苦。那时候还有一句话叫做‘逆境造英雄’呢。”

自强自立,让他变得富有

获得过很多荣誉和称号之后,最重要的是,“湖北省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他觉得这是对他最大的肯定。当他得知自己从全国五十多万参与者中脱颖而出,并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感到非常兴奋和激动。这让他的梦想更加明确,也给予了更多支持和帮助,使他的未来更加充满希望。

成为全国“自强之星标兵”后,其实除了荣耀本身带来的兴奋外,更重要的是那份责任感。当别人提起他的名字,他们往往会想到那些困难的情况,以及通过努力克服那些困难所展现出的勇气与智慧。在这样的背景下,每一次新的挑战都是向前迈进的一步,无论是在学术上的探索还是社会实践中的付出,都将成为这段旅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感恩前行,用行动回馈社会

其实,从2010年10月起,他每隔半年都会去义务献血,现在已累计献血1500毫升。他说,因为觉得自己并不是最困难的人,却得到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忙,所以总想回报社会点儿什么。他还成立了一个雷锋小组,用那些好心人捐赠给他的钱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并利用节假日,一直到现在仍然坚持支教,将爱传递出去,为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们做点儿什么。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平常生活中的每一步,都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以及无尽希望,同时也蕴含着对过去经历深刻反思与珍视。

贫寒,对于有的人来说是不幸的事。但对于 刘普林来说,它成了铸就成功火炉、炼就金子的磨砺器材。而这些磨砺,就像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它们,就无法塑造今天这样一个能够全情投入于助人的青年学生。如果我们再次遇见那个来自大自然怀抱的小男孩,那时或许我们可以看到更多光芒闪烁,而不是只看到眼前的泥土与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