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周成刚,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苏州大学,大学任教十年;1995年自费留学澳大利亚后获传播学硕士;1998年被BBC录取,2003年回国加入新东方。
三年比十年更重要
高考时,周成刚以英语笔试口试第一的分数几乎锁定了北京外交学院的录取资格,但最终因一念之转错失机会。他的心情无疑是沉重的。然而,这次失利并没有让他放弃,而是激发了他深思熟虑的问题:“人生何处不是选择?”这是一个关于如何在未知中找到方向、如何在迷雾中寻找北极星的问题。
似乎悲痛的情绪还没有化开,周成刚面临着一个更加艰难的人生抉择:毕业后是否继续留校?或者选择去中学教书?这是一场与命运对抗的心灵战役。“我只有两条路:毕业之后去中学教书,或许那是我生命中的错误;或者争取留校任教。我清楚地知道,只有这样,我才能走向属于自己的未来。”
“人的能力是无限的,但不可能在所有方向都获得那么多。”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取舍,学会对这个纷繁复杂世界进行清醒分析和判断。“多年后我再去看,我发现自己的英语比大学其他同学更坚实,更开放。我不是在评价两种生活好坏,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初的决定使我离梦想的一步步靠近。”
谁都知道应该努力,但是究竟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一定是具体、清晰、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不要想十年以后的事,要把目光放在三年内能做到什么。”这些话语如同指南针一样指引着我们前进。
自从得到了高考英语第一名后的那一刻,他意识到了自己在语言上的天赋,并开始刻意培养自己。他花费大量时间阅读西方哲学著作,如《西方哲学史》、《苏菲的世界》和《大问题》,这些著作帮助他培养了逻辑思辨力。在新东方举办的大型演讲比赛上,他凭借卓越的表达能力赢得了观众的一致赞赏。
看得远些总没错
有时候,一份清醒的情感意味着将视野拉得更宽广。1995年的澳大利亚留学经历,让他意识到必须同时精通专业知识,而非仅仅专注于语言研究。尽管当时已经开学且转校困难,他仍然毅然决然地改变专业,并取得了新闻传播硕士学位。这段经历也为他日后的成功创立上海新东方奠定了基础。
回忆起BBC那些日子的生活时,他用“专业”和“敬业”来形容。而正是这种专业精神,让他能够迅速适应英国环境,在短短三个月内就完全融入其中,为BBC国际部亚太区负责国际新闻采访,同时主持节目,“像与时间赛跑”。
2000年的探亲之旅期间,与俞敏洪相遇,使他的心灵深受触动。在俞敏洪的话语中,他听见了一种不同的声音——一种回到中国,用自己的力量塑造未来的声音。那声音深深刺激着他的灵魂,最终促使他放弃海外机会,将一切献给中国教育事业,即便这意味着逆流而上的道路也是如此。
2003年的创办上海新东方,以及随后被调往北京新东fang推行管理改革,是一次又一次勇敢挑战现状、推翻旧有的模式。面对一个混乱且过度膨胀的人力成本危机,无论是在市场部门还是教务部门,都存在严重的问题。但周成刚明白,只有业绩才能证明一切。他不顾反对意见,将两个至关重要部门统一起来,从而实现业务体系化和制度化,将企业重新整合为强大的队伍。这一年,也正是在这一系列改革下,北京新东fang取得了历史最佳业绩。
对于周成刚来说,没有任何事情比英语带来的变化更加显著,它给予了他精神上的丰富以及物质上的提升。而那种清晰明确的情感,则赋予了他信心,让每一步行动都充满力量,每个决策都带来了巨大的成功与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