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寒冷的冬日,一个名叫李明的人踏上了前往北京的旅程。他携带着一份录取通知书和500元钱,计划成为人民大学的一名学生。他的家庭生活并不富裕,这笔钱是亲戚们慷慨地送给他的。抵达校园后,他宣誓要自己养活自己,不再依赖家里的帮助。
大学生活开始了,李明发现了一种不错的生计方式——抄信封。他利用这个工作赚取微薄的收入。在那个信息技术尚未发达时期,大量的手写信件需要被打印到纸上,并且需要精确地装订进去。这项工作虽然乏味,但对于李明来说,它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通过这种方式,他能够赚取一些零花钱,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开支提供支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意识到他可以通过更高效、更有潜力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在大二暑假期间,他决定尝试销售书籍给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这项工作要求他骑行数十公里,在金融区的小型办公楼之间奔波,以寻找潜在客户。他卖出的每本书都能赚取60%以上的利润,这对当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务收益。
为了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情景——即便拥有学士学位也难以找到理想工作—李明自学计算机编程。当他进入大三时,他开始利用自己新获得技能来为人服务,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卖力。在那段时间里,他用夜晚进行编程,最终成功挣得五万元人民币。
到了最后一年,当他准备创业并投身于餐饮行业时,李明已经积累了相当可观的人民币资金。那时候,一家餐馆转让机会出现了,是一次不可错过的事情。他借出二十万买下这家餐馆,却意外发现它实际上是租赁关系。一年半后,由于员工贪婪导致亏损严重,这次经历教会了他企业管理方面宝贵经验。
今天,如果你提起刘强东,你很可能想到的是京东商城这位创始人。但若回头看看他的大学岁月,你会发现,那个曾经默默无闻、坚持独立养活自己的青年正是现在著名企业家的前身。回到母校讲台上的刘强东向同学们倾诉:“世界虽残酷,但只要你愿意走总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