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一个名叫刘强东的人,在人民大学社科系的殿堂里开启了他的大学生活。1992年,他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独自一人从徐州抵达北京。这位CEO的心灵深处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他曾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小镇少年。
踏入那座古老而庄严的校园,他告诉自己,从此以后,不再依赖家人的帮助。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创造未来。于是,他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抄信封。在那个信息技术尚未发达的年代,计算机只是学术界的一种工具,而手工打印好的信封则是一种可贵的资源。每当夜幕降临,那些灯火通明、充满活力的走廊成为了他劳作的地方。
每个信封都需要花费三分钱来装订,一旦完成,就能赚取六分钱。这份辛苦但又简单乏味的工作,却让刘强东乐此不疲,因为每一次写完,都意味着能够挣到更多金钱。他将这一切视为一种锻炼,无论是宿舍还是走廊,只要有空地板凳和一箱子纸张,他就开始动笔。一万个信封换得六百块,这样的日子虽然艰难,但却成为了他坚韧不拔精神的一个缩影。
随着时间流逝,刘强东逐渐发现了更具吸引力的机会。在大二时期,他利用暑假,将所有大三生的收入积攒起来,并且决定尝试新的生意模式。那就是推销书籍给出书同学们。酷热中,他骑上二八自行车,每天背负几十本厚重书籍前往金融大厦,用汗水浇灌那些写字楼里的商业梦想。而最终销售出去的一本书,可以带给他180块,这对于那个年代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然而,即便如此,刘强东并没有停止追求更高目标。他还自修了一门计算机专业,以备将来可能面临的情境。在大三下半学期时,他已经成为班级中最有钱的人之一,有幸拥有那时候稀有的“大哥”,即移动电话。当他用这部手机点餐时,即使是餐厅服务员也会急忙前来询问:“您想吃什么?”这个小小变化,也反映出了他的社会地位提升。
到了大学四年级时,当兜里堆满了二十多万元后,刘强东萌生出创业之念。他选择投资餐饮行业,因为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需要食物。此刻正好遇上了一个转让餐馆的大好机会,便拿出全部资金——20万元现金,与老板签约。但事实证明,这不过是租赁而非买卖;半年之后才意识到自己被骗。而尽管如此,没有抱怨,只是在借款结账后解散了店铺。他从零开始重新站起,但这次经历教会了他管理企业至关重要性的人性真相,以及其后的严峻后果。
今天,当回首往昔,在母校讲台上的演讲中,对于曾经同样渴望成功、但是迷失方向的小伙伴们说: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劳而获的是贫穷,而只有梦想才能无中生有。不过,要记住,无论世界多么残酷,只要你愿意去寻找,你总会找到属于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