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山村到深圳,从军队到私企,任正非不自觉地在书写过去50年社会种种剧变给小人物带来的转捩。他的创业史,也是这代企业家的断代史。
任正非的工作经历从30岁开始。在此之前,像很多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一样,他在农村度过童年,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在大学毕业后应征入伍。任正非大学学的是建筑,水到渠成就当了建筑兵,30多岁时在东北辽阳的一个化纤设备工程上工作。1982年1月,做了《精简机构是一场》的报告,随之而来的军队大裁员,任正非离开。
“我们这种人在社会上,不懂技术,又不懂商业交易,就生存很困难很边缘化。” 任正非回忆当时的窘境。他说,因为不适应市场经济和管理方法,所以转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并不顺利,最终辞职。
1987年,当他43岁时,与其说是勇气、胆识或前瞻性,不如说是生活的无奈迫使他脱离体制内“下海”。25年后,他面对法国记者提问:“当时为什么不出国?” 他回答:“已经有了老婆小孩,我不能自己出国留学不管他们,而且我英文不好,一边挣钱一边补习英文很困难。”
1987年的那两万块钱资金,是他创立华为的时候全部拥有的。这段历史短暂而模糊,但未来开始清晰。当华为将所有火力都集中在通信类业务,并冒险将所有资金投入自主创新研发交换机技术后,对未来产生了一定的预见。
起初,他们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最终遭遇失败。当推出的JK1000遭到了新产品数字交换机的严重打击,那款被寄予厚望的产品成为了落伍之物。在重压之下,他依然坚持自主研发,最终研发出了CC08交换机,该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三分之二,为华为占领市场至今。
孤注一掷之后的成功,可以被解读成胆识造英雄。但任正 非却说,“我以为电信市场那么大,只做一点点能养活我就行了。” “进来才知道电信不是小公司能干的”,标准太高、进步太快,要活下来只有硬着头皮干到底,不然就干不下来了。
11月25日,在法国接受当地记者的采访时,有记者问道:“为什么没有出国?” 任正在回答中透露,“其实我目光短浅一点,没有出国。” 当有人问及他是否觉得自己是一个英雄或者拥有某种特质的时候,他总是谦逊地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人,被生活所追赶着担心明天就会失败的人。他认为自己并不是英雄,只是个被生活追赶着担心明天就会失败的商人。而且,在开放改革整个历史过程中,只是个过客。这可能就是人们所说的他的谦逊与平常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