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的故事:中国90后十大影响力人物中的一个代表性人物

在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这样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那么,辜鸿铭是谁呢?他生于南洋,但他的学问和事业都与西洋、东洋、北洋紧密相关。辜鸿铭精通九种语言,获得了13个博士学位,他的英语水平甚至能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他还将《论语》、《中庸》翻译成英文和德文,为世界所知。

辜鸿铭出生于1857年7月18日,在马来半岛的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他的祖父从福建迁居南洋积累了丰厚的财产和声望。父亲是一名英籍总管,母亲是金发碧眼的西洋女子,这样的家庭环境让他自幼对语言有着天赋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在英国留学期间,他被收为义子,并受到布朗先生的启蒙教育。在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将十岁的辜带到了当时最强大的帝国。在临行前,他父亲告诫他:“不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完成学业后,辜鸿铭回到祖国,并继续苦读中华文化。他在晚清实权派大臣张之洞幕府中任职二十年,以“汉滨读易者”自号。他帮助张之洞统筹洋务,同时精研国学。

作为东方文化的扞卫者,辜鸿铭博通西欧诸种语言、言辞敏捷的声音很快在欧美驻华人士中传扬开来。他以理想主义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才是拯救世界的灵丹,同时,对西方文明也进行尖锐批判。他的文章如《春秋大义》(即有名的《中国人的精神》)出版后,在正进行“一战”的德国引起巨大轰动。

通过对比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的特质,与自己的深沉、博大和纯朴相结合,辜鸿铭凸显出中国人的特征:温良,如同孩子般生活,而心灵却充满智慧。这使得他成为一种独特的人物形象,即使是在那个时代,也因其狂放而独树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