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台大演讲:谁没有艰辛的过往?—个人分享励志小故事
为何辞官下海?
我在经商前,15岁就当兵了,从军17年,做到团职干部,遇上中国百万大裁军,就转业到地方政府,当了两年办公室主任。这两段人生都还算成功:我做到团级职务时,不到30岁,很年轻,几十万部队当中最年轻的干部之一;到地方做官员,职务进步很快,很快做到办公室主任,但我在1988年断然辞官经商。具体两个原因:一是赶上经商热。1988年到1995年,很多人辞去原有职务“下海”了。如果没有当时的经商热潮,中国今天不会有这么一批优秀的企业家。二是想改善个人的生活。我就觉得,我应该能比别人更好。
第一个故事:第一桶金是这么来的
创业初期,我们面临着借钱和拿不到项目的问题。当时还是“计划经济”,比较落后,没有足够的手续可以操作。我只好找到大连一个老战友“借”一点指标,同时付出一点费用。他同意给我几万平米指标。但是拿了指标,还得去找当时的市领导批地。一路跑来跑去,却没人理。市领导被我找烦了,最终答应将市政府北侧那片土地给我们开发,这片土地居住区条件差,我们决定改造并卖房子。在这过程中,我们创新地推出了明厅、卫生间和铝合金窗等设施,使房子的价格从1500元每平米提升至1580元,每月销售1000多套房子,让我们获得了一笔近1000万元的收入,这是我掘到的第一桶金,也成为了地区第一个闯入旧城改造行业公司。
第二个故事:9天9夜没睡觉
接手的一个项目因政府治理整顿而受阻,我需要2000万元资金,但无数银行都不愿意贷款给我。我甚至坚持跟银行行长沟通,每天站在走廊里等待他,只能看到他从后门逃走。在这种情况下,有朋友建议通过发行债券解决问题,那么如果回报率高于预期,它们就会抢购。这策略有效地帮助我们解决了资金问题,从濒临破产边缘挽救回来。
第三个故事:3年打了222场官司
90年代初,我们住宅房地产业务发展良好,但面临两个员工重病无法报销医药费的问题。这次事件让我意识到了长远规划与安全性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的公司决定转向商业地产领域,以确保稳定的现金流。在最初三年期间,由于经营不善,一些买家的诉求导致多达222起法律纠纷,其中仅输掉两场案件。不过,这些不断的小事占据大量时间,使得我们的日常运营受到影响。
最后,我提炼出三个创业初期的心得体会:
“敢闯敢试”。勇气不是简单的人生态度,而是一种选择,因为它承担着风险也带来可能性的同时,是驱动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创新是一个必备技能,无论是在产品设计、服务提供还是市场策略上,都必须不断寻求新的方法和途径,以适应变化及超越竞争对手。
长远规划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企业本身,更关系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是任何成功事业所需考虑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