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洁凤

选择对了,方向对了,那就成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一个穿着就可以对群众观念造成强烈的冲击。此时,潘石屹对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的“铁饭碗”不以为然,他觉得时代在发展,自己迟早是要被淘汰的。

于是,潘石屹变卖了所有家当,离开了管道局。他想去深圳,但没有特区通行证,只能花钱走旁门。他找到一个人,带他钻过一道铁丝网,对面就是深圳。

只隔了一张网的深圳,对潘石屹来说,仿佛是两个世界。深圳比北方更加炎热,工厂污染严重,加之潘石屹不懂地方语言,让他觉得很压抑。原来在管道局上班,福利待遇都很不错,在这里,工作还经常加班加点,几乎所有人都劝他回去。

1989年,潘石屹跟随公司老板来到海南,一开始成为了砖厂的厂长。那时的海南环境很恶劣,一起来的人都回了内地。然而潘石屹还坚持着,一直坚持到南方谈话。

合伙炒房

那年的南方谈话加快了海南的改革发展。潘石屹果然觉得这是个机会,与其他五个朋友合伙成立了海南农业高科技联合开发总公司。

开始的时候没有资金,没有法规指导根本没法开展业务,最终还是因为办公桌上的灰尘厚达数寸才找到了北京一家集团公司老板,以20%利息500万,而最终获得的一切利润要五五分。在今天看来,这样的条件实属天价,但他们却感到非常兴奋。“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五百万”。

这段经历中,最让人感动的是那些支持他的背后人物,他们是那些默默付出的父亲、妻子和朋友们,因为他们给予他无限信任和支持,使得他的梦想最终成真。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无论是在与客户的心理战中,每次涨价都让销售更好,或是在怀柔注册北京万通实业有限公司并申请定向募投项目,即后来的万通新世界广场,或是在与妻子的创业道路上不断尝试和调整,都有这些人的力量在支撑着他前进。

尽管有时候路途艰难,有时候意见相左,但每一次跌倒,每一次挫折,都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决心,更清晰地认识到了现代城概念,并将其紧密联系于SOHO企业文化之中。这份坚韧精神,也正是使得SOHO能够成功超越困境,从而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一个标杆。而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每一次选择,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启示,让我们见证了一位传奇人物如何通过挑战实现多大的成就,以及这一切背后的故事如何激发人们追求卓越、勇敢面对未知的心灵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