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数学不如学英语
目标远大高举高打
选对偶像不怕当粉丝
口才与“精神控制法”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倒立思维
回避办公室办事靠团队
武术修炼
变化适应
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目标北大,只考上杭州师院;三年高考,一年数学成绩1分,一年成绩19分。大学毕业后,马云当了6年半的英语老师。期间,他成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译社,用业余时间接了一些外贸单位的翻译活。马云说,“我当年学英语,我没有想过它会帮我的大忙。所以,做任何事情只要你喜欢,只要你认为对的,就可以去做。如果你思考问题功利性很强的话,肯定会遇到麻烦的。”
互联网本来就是“舶来品”,马云流利的英语赋予他一张“国际通行证”,使得他有机会征服《福布斯》记者,早早登上了《福布斯》的封面;使得他可以结交杨致远、孙正义甚至比尔克林顿这样的人物;使得他可以穿梭在达沃斯论坛,让大家记住阿里巴巴。
1999年春天,阿里巴巴创办之初,马云向仅有的18名员工信誓旦旦:“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的前十位。” 他为阿里巴巴确定的目标是:要做80年持续发展的企业、成为世界十大网站、只要是商人都要用阿里巴巴。他还表示,“我们现在好像在建一个大楼,今天是装一根水管,明天是安一个马桶,所有的事情都是乱七八糟的,而且经常改来改去。现在只有一个大概轮廓,可以这样说,我们造几栋楼,现在基坑都已经打好了也许到2009年,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面目基本清晰的大楼。”
在很多人对阿里巴巴将信将疑的时候,马云的一系列策略并没有动摇过,如西湖论剑、请克林顿当嘉宾等。在他的口袋中,有着足够多让别人相信自己能够实现这些宏伟愿望和梦想的手段。他曾经说过,如果客户只有5元钱,你把钱拿来,他可能就完了,然后你再去找新的客户,那是不诚实。而如果客户都完了,也就意味着自己的公司也会完蛋。这其实也是马云生意经的一个鲜明写照。
对于如何管理团队和企业文化的问题,上述策略同样有效。他认为,无论是一个平凡的小伙伴还是个体,他们只要共同努力,就能创造出奇迹。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应该保持一种倒立思维,即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竞争对手,并利用自己的优势战胜他们。
除了这些,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武术修炼。这一点并不仅仅是一种爱好,而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在金庸先生那里,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而深刻的人生哲学,而这种哲学同样影响到了他的商业行为和决策过程。当谈及中国企业时,他总是在提倡一种从少林小子到太极宗师,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犷到精细,不断追求卓越的心态。
变化,是互联网时代最显著特征之一,也是任何企图长久存活于此环境中的企业必须拥抱的一部分。不断调整战略以适应市场变化,这对于那些想要成功并且能够持续创新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课。而对于那些无法或不愿意改变其业务模式或产品线的人来说,则可能意味着死亡。不过,对于像馬雲這樣具有遠見卓識並能迅速適應變化的人來說,這種能力成為他們取得巨大人氣與長期成功關鍵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由於馬雲對於創業經驗、團隊管理以及企業文化等方面具備豐富見解,並且一直堅持著「無論什麼時候,都必須保持變化」的理念,這些觀點讓他成為一個令人敬佩且值得學習的地方領袖,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地球我們每個人都不禁會對這位從零開始創業者的故事感到啟發與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