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洁凤
选择对了,方向对了,那就成了。上世纪80年代,国家一个穿着就可以对群众观念造成强烈的冲击。此时,潘石屹对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的“铁饭碗”不以为然,他觉得时代在发展,自己迟早是要被淘汰的。
于是,潘石屹变卖了所有家当,离开了管道局。他想去深圳,但没有特区通行证,只能花钱走旁门。他找到一个人,带他钻过一道铁丝网,对面就是深圳。
只隔了一张网的深圳,对潘石屹来说,仿佛是两个世界。深圳比北方更加炎热、工厂污染严重,加之潘石屹不懂地方语言,让他觉得很压抑。原来在管道局上班,福利待遇都很不错,在这里工作还经常加班加点,都劝他回去。
1989年,潘石屹跟随公司老板来到海南,一开始成为砖厂的厂长。那时的海南环境很恶劣,一起来的人都回去了。但是潘石屹坚持下来,并且与其他五个朋友合伙成立了海南农业高科技联合开发总公司。
开始的时候没有资金根本没法开展业务,最终获得北京一家集团公司500万投资,以20%利息5次分期还清。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巨款,因为这笔钱帮助他的父亲得以平反,让全家过上了温饱日子,也让他的房子有买家的希望。
后来,他又回到北京,与客户打心理战,每接触一个客户价格就会涨,这样卖出的房子非常好。在这个时候,他注意到了海口常住人口15万和暂住人口50万之间的问题,这让他意识到风险并决定寻找新的项目进行投资,最终在怀柔注册了北京万通实业有限公司,并申请到怀柔一个定向募投项目,即后来的万通新世界广场。这项成功项目使得几位合伙人都发财,但由于想法不同,他决定单干创业。
离开大型企业后的生活并不轻松,不仅因为与受过西方教育妻子的经营理念差异,他们几乎因此离婚。但最终,他们夫妇一起创办SOHO现代城概念,使其成长为中国领先的地产开发商之一。他相信现代城市布局,将解放前后的规划进行比较,并看中了一块原二锅头酒厂地皮,有助于证明即便初看条件艰难也可能成果丰硕,因为关键看时间和机遇。当银行按揭政策出现时,他利用自己的存款担保解决顾虑,为客户提供更大的购买力,使得SOHO房产销售额不断攀升,同时强化服务意识,以确保每一栋楼宇都是生命力旺盛、值得信赖的地方。而今,他梦想建立“中国建筑师走廊”,让优秀设计师在历史悠久的大地上展现独特风格,为年轻建筑师提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