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洁凤
选择对了,方向对了,那就成了。上世纪80年代,国家一个穿着就可以对群众观念造成强烈的冲击。此时,潘石屹对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的“铁饭碗”不以为然,他觉得时代在发展,自己迟早是要被淘汰的。
于是,潘石屹变卖了所有家当,离开了管道局。他想去深圳,但没有特区通行证,只能花钱走旁门。他找到一个人,带他钻过一道铁丝网,对面就是深圳。
只隔了一张网的深圳,对潘石屹来说,仿佛是两个世界。深圳比北方更加炎热、工厂污染严重,加之潘石屹不懂地方语言,让他觉得很压抑。原来在管道局上班,福利待遇都很不错,在这里,工作还经常加班加点,不少人劝他回去。
1989年,潘石屹跟随公司老板来到海南,当上了砖厂的厂长。那时海南环境恶劣,一起来的人都回内地。然而潘合伙炒房坚持着,一直坚持到南方谈话。
合伙炒房
开始的时候没有资金根本没法开展业务,最终获得利润五五分。在今天看来,这样的条件实属天价,但这让六个朋友兴奋至极。“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五百万”。
在那段时间里,有一个人的帮助让他的父亲得以平反,一家人过上了温饱日子,也成就了海南今日,更重要的是,他有了投资北京的地皮机会。
为了促成这个机遇,他找到建行行长,以自己的存款为客户做担保。这意味着,如果按揭客户还不上房贷催缴责任就在他身上。但建行和工行也信任他的计划,他们为现代城项目做按揭,这样多个银行同时支持,使得市场反应积极,从而推动SOHO项目快速开发和销售。
随着现代城创新理念得到越来越多认可,他把SOHO作为突破口,让服务成为产品质量后续的一大亮点,“一个有生命力的机构、公司,不仅要看产品质量,而最缺的是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
现在,每个人都知道那个曾经勇敢跨出舒适圈追求梦想的人,那就是我—— 潘石屹。我用行动证明,只要你相信自己的选择,无论前路多么崎岖,都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