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从挑战到成就 — 中国名人有志气的故事
文/杨洁凤
选择对了,方向对了,那就成了。上世纪80年代,国家一个穿着就可以对群众观念造成强烈的冲击。此时,潘石屹对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的“铁饭碗”不以为然,他觉得时代在发展,自己迟早是要被淘汰的。
于是,潘石屹变卖了所有家当,离开了管道局。他想去深圳,但没有特区通行证,只能花钱走旁门。他找到一个人,带他钻过一道铁丝网,对面就是深圳。
只隔了一张网的深圳,对潘石屹来说,仿佛是两个世界。深圳比北方更加炎热,工厂污染严重,加之潘石屹不懂地方语言,让他觉得很压抑。原来在管道局上班,福利待遇都很不错,在这里,工作还经常加班加点,全体员工几乎都劝他回去。
1989年,当海南改革开放的大潮涌动时期,他跟随公司老板来到那片风景如画、环境恶劣的地方,与其他五个朋友合伙成立了海南农业高科技联合开发总公司。在那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地方,他们共同创造了一段传奇。
开始的时候,没有资金和资源,但他们并未放弃。最终,他们通过一次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获得成功,这次机会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也为后来的SOHO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面临着无数困难和挑战。当六位合伙人决定分头寻找新的项目时,一位曾帮助他们突破网络障碍的人成为了历史上的关键人物。而这份勇气和智慧,是后来的SOHO中国董事长所继承而传承的一种精神财富。
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挫折与迷茫。但是对于那些有志气的人来说,无论是在艰苦的情形下还是在繁华都市里,都能发现生活中的宝贵机会,并用智慧和勇敢把握它们,将这些小小的心愿转化为辉煌的事业。这正是潘石屹,以及许多像他一样追逐梦想者的故事——关于如何选择正确路径,用心去感知时代脉搏,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最终实现自我超越,从而成就非凡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