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洁凤

选择对了,方向对了,那就成了。上世纪80年代,国家一个穿着就可以对群众观念造成强烈的冲击。此时,潘石屹对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的“铁饭碗”不以为然,他觉得时代在发展,自己迟早是要被淘汰的。

于是,潘石屹变卖了所有家当,离开了管道局。他想去深圳,但没有特区通行证,只能花钱走旁门。他找到一个人,带他钻过一道铁丝网,对面就是深圳。

只隔了一张网的深圳,对潘石屹来说,仿佛是两个世界。深圳比北方更加炎热、工厂污染严重,加之潘石屹不懂地方语言,让他觉得很压抑。原来在管道局上班,福利待遇都很不错,在这里,工作还经常加班加点,不少人劝他回去。

1989年,潘石屹跟随公司老板来到海南,当上了砖厂的厂长。那时的海南环境恶劣,一起来的人几乎都回去了。但是,他坚持下来,一直坚持到南方谈话。

合伙炒房

开始的时候没有资金,没有法子开展业务,最终办公桌上积了厚厚的一层灰才找到北京一家集团公司老板,以20%利息500万,而最终获得的利润要五五分。在今天看来,这样的条件实属天价,但他们觉得很兴奋,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五百万。

潘石屿心中最感激的人是他的父亲,因为他得以平反,一家人过上了温饱日子,也因为他成就了海南今天,使得他的房子有人买。

在这个过程中,与客户打心理战,每来一个客户就涨一次价,这样卖出的房产非常好。在这时,他注意到了两个数字:常住人口15万、暂住人口50万。这让他感到不安,因为记得海口规划局报建面积每个人约为50平米,而北京人的平均面积只有7平方米,他们投资面临不可预估风险。一筹莫展后,他决定单干,并创立SOHO中国董事长身份下的SOHO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