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洁凤
选择对了,方向对了,那就成了。上世纪80年代,国家一个穿着就可以对群众观念造成强烈的冲击。此时,潘石屹对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的“铁饭碗”不以为然,他觉得时代在发展,自己迟早是要被淘汰的。
于是,潘石屹变卖了所有家当,离开了管道局。他想去深圳,但没有特区通行证,只能花钱走旁门。他找到一个人,带他钻过一道铁丝网,对面就是深圳。
只隔了一张网的深圳,对潘石屹来说,仿佛是两个世界。深圳比北方更加炎热、工厂污染严重,加之潘石屹不懂地方语言,让他觉得很压抑。原来在管道局上班,福利待遇都很不错,在这里,工作还经常加班加点,不少人劝他回去。
1989年,潘石屹跟随公司老板来到海南,当上了砖厂的厂长。那时海南环境恶劣,一起来的人都回内地。然而潘合伙炒房坚持着,一直坚持到南方谈话。
合伙炒房
开始的时候没有资金根本没法开展业务,最终获得利润五五分。在今天看来,这样的条件实属天价,但这让六个朋友兴奋。“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五百万”。
因为他的父亲得以平反,一家人过上了温饱日子,也因为他成就了海南今天、 潘石屹才有人买他的房子。他与客户打心理战,每来一个客户就涨一次价,最终卖得很好。
就在这时,他注意到了海口数字引起不安:常住人口15万、暂住人口50万。这让他们投资面临不可预估风险。六个合伙人商量决定找别的地方找项目投资尽量分散风险。但那里实在太穷,没有任何投资价值。这次失败后,他们辗转北京注册北京万通实业有限公司,并申请定向募投项目——后来的万通新世界广场。这次项目让几位合伙人都发财,但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矛盾和分歧。
夫妻创业
离开万通让潘失去了许多东西,但单干也意味着更多自由和挑战。不过,与受过西方教育的妻子之间经常会出现经营问题上的分歧,以至于两人差点离婚。但最终,他们还是一起克服困难,将SOHO发展成为成功企业之一,因为现代城概念紧紧联系在一起,以及开发房地产需要考虑地段和时机。而解放前后的布局进行比较,他看好原为二锅头酒厂的地皮,即使其他助理认为那块地脏臭且芦苇丛生也不适合开发,但是由于时间的问题,它们有望改善,从而变得可行。而银行按揭也是潜在机会之一,使消费者的购买力增大,因此通过担保等方式促成了这一机遇,为SOHO注入新的活力并推动其不断发展和创新服务意识,同时梦想创建一个“中国建筑师走廊”,提供给年轻建筑师设计机会,使城市更美丽,更富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