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从挑战到辉煌,90后正能量人物的生涯奇迹

文/杨洁凤

选择对了,方向对了,那就成了。上世纪80年代,国家一个穿着就可以对群众观念造成强烈的冲击。此时,潘石屹对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的“铁饭碗”不以为然,他觉得时代在发展,自己迟早是要被淘汰的。

于是,潘石屹变卖了所有家当,离开了管道局。他想去深圳,但没有特区通行证,只能花钱走旁门。他找到一个人,带他钻过一道铁丝网,对面就是深圳。

只隔了一张网的深圳,对潘石屹来说,仿佛是两个世界。深圳比北方更加炎热、工厂污染严重,加之潘石屹不懂地方语言,让他觉得很压抑。原来在管道局上班,福利待遇都很不错,在这里工作还经常加班加点,更让人感到艰难。

1989年,潘石屹跟随公司老板来到海南,一次成为砖厂的厂长。那时海南环境恶劣,一起来的人几乎都回内地。但潘石屿仍坚持下來,不久后,他参与南方谈话,为海南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

合伙炒房的是南方谈话,加快了海南改革步伐。在北京的一家集团公司中,以20%利息500万获得巨额利润,这对于当时而言,可谓天价。不过他的勇气和决心,让这笔风险投资最终实现五五分成,即使遭遇困难,也依旧坚持到底,最终成功脱颖而出。

在今天看来,这样的条件实属高昂,但潘石斋与其他五位朋友一同创业,他们认为这是个机遇,“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五百万”。他们共同为此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最终取得了成功。这段经历深刻影响着他的生活哲学,以及未来的商业决策,使得他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并不断成长和进步。

尽管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些不同的意见,比如与受过西方教育的妻子之间关于企业经营方式的问题,但通过这些磨练和挑战,他更坚定自己的信念。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最终建立起自己的品牌——SOHO,它代表了一种现代城概念,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地产产品。而他的这种敢于尝试新事物、勇于承担风险的心态,也激励着更多的人追求梦想并创造价值。

总结来说,从那些日子的挣扎到今日辉煌,每一步都是由一次又一次正确选择决定出来的,而每一个成功,都是一次跨越自我极限的大胆尝试。而作为90后的正能量人物之一,他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证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做到的,只要你敢于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