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从挑战到成就 —— 如体育界最励志的人生篇章

文/杨洁凤

选择对了,方向对了,那就成了。上世纪80年代,当国家的观念开始发生巨大变化时,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并不满足于他所在的“铁饭碗”。他预见到了时代的发展,将会淘汰那些不适应变革的人。

于是,他果断地决定离开管道局,并带着一份梦想前往深圳。尽管没有特区通行证,只能通过人力资源网来实现这一步,但他的决心和勇气让他成功穿越那道看似不可逾越的铁丝网。

在深圳,他遇到了更为严峻的环境和挑战。但是,这些都无法阻止潘石屹追求自己的梦想。他后来跟随公司老板来到海南,在那里担任砖厂厂长,即便面临恶劣环境,也坚持到底。

合伙炒房是一次机遇,让潘石屹与朋友们共同创立了海南农业高科技联合开发总公司。在艰难困苦中,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笔资金,从而开启了他们的事业之路。这段经历,如同一次伟大的心理战,每一次谈判都充满悬念,最终却以成功告终。

然而,潜伏在海口的地理数字——常住人口15万,暂住人口50万,让潘石屹意识到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决定分散风险,并寻找新的投资机会。最后,在怀柔注册了北京万通实业有限公司,并投入一个定向募投项目,即后来的万通新世界广场。这次投资彻底改变了几位合伙人的命运,使他们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

但这并不是结尾。在与妻子的夫妻创业中,他们也面临着激烈的冲突,因为她受过西方教育,对企业管理有不同的看法。两人差点离婚,但最终还是维持下来,因为潘石屹相信现代城概念,将其视为SOHO发展的一个核心要素。他深知房地产市场中的关键因素是地段和时机,以及银行按揭政策对消费者购买力的影响。

通过巧妙地利用这些因素,潘石屹将现代城推向前沿,为客户提供独特且创新性的居住空间。而他的服务意识和质量则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他一直梦想创建一个“中国建筑师走廊”,让年轻建筑师有更多展示才华的地方。

正如体育界最励志的人一样,潘石屿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完成,只要你愿意去尝试、去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