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选择多大的挑战,成就多大的人生

文/杨洁凤

选择对了,方向对了,那就成了。上世纪80年代,当国家的观念发生巨大变化时,潘石屹决心不再被时代淘汰。他放弃了铁饭碗,离开廊坊石油部管道局,一次又一次地冒险,最终创立了SOHO中国。

1989年,他在海南成为一家砖厂的厂长,即使环境恶劣,他仍坚持下来。后来,与五个朋友合伙成立了海南农业高科技联合开发总公司,他们以20%的利息500万投资房地产,这笔交易最终让他们获得五五分的利润。

潘石屹与客户进行心理战,每来一个客户,就涨一次价,这种策略使他成功卖出了许多房产。当他注意到海口两个数字——常住人口15万,暂住人口50万时,他意识到风险很大,但这也激发了他的下一个项目:北京怀柔的一个定向募投项目,即后来的万通新世界广场。

这个项目让几个合伙人都富裕起来。但由于想法不同,潘石屹决定单干。他信仰现代城,并将其概念紧密结合于SOHO的发展中。他研究整个北京城市格局,将解放前和解放后的布局进行对比,并看好了一块原为二锅头酒厂的地皮,因为他相信两年后交通便利、通惠河得到清理,那时候可以开发。

为了促进按揭机遇,潘石屹找到建行行长,让自己的存款担保给客户做按揭。这意味着如果按揭客户无法还房贷,则责任落在潘石屹身上。随着现代城创新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他把SOHO作为突破口,加强材料与结构上的创新,使得产品质量和形式都受到了客户认可。

最后,在他的努力下,不仅个人成就显著,而且还梦想建立“中国建筑师走廊”,希望能够给年轻建筑师提供机会。更多励志人物请点击:http://www.li96.com/lizhiren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