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是日本著名跨国公司“松下电器”的创始人,被誉为“经营之神”。他在少年时代只受过4年小学教育,后来离开家到大坂去当学徒。1918年,23岁的松下在大坂建立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并推出了许多先进产品,如配线器具、炮弹形电池灯、电熨斗等。

经过7年的奋斗,松下的收入已经居于日本第一位。他坚持谦和的态度,无论遇到谁都点头哈腰,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经营哲学:“首先要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松下的企业不断发展,他不仅在日本,而且在世界各地开设了分支机构。现在,他已成为全球知名的大型电子企业之一。在中国,他也投资设立了多家合资独资企业,并与中国进行了技术合作。

通过他的努力和智慧,松下的公司成为了一个跨国性的大型电子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拥有230多家子公司和超过250,000名员工。截至2008年4月1日,它们的销售总额达到了700多亿美元,为世界制造业500强中的第59位。

自从1978年访问 松下电器公司以来,他们开始在中国投资,把 松下 在中国的事业与 中国 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融为一体,从电子材料到零部件,从部品到整机,从家用电器到工业机器,在中国进行了160多项技术合作项目,并建立了53个合资独资企业(上海有7家),总投资近15亿美元。

1894年出生于日本和歌山县,

1910年进入大阪电灯公司当内线见习生,

1915年与井植小姐相亲,9月结婚,

1918年创建 松下 电气制品所;生产改良附属插头,雇佣3个员工。

1922年诞生生产与员工教育并进的构想,

1925 年首次成为日本最高收入者,当选区会议员。

1935 年将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制,

1943 年受军方邀请设立 松 下造船株式会社、 松 下航空机株式会社。

1946 年因协助战争被革职,但后复职为社长。

1957 年开始全日本设立销售店,

1958 年6月接受荷兰政府颁发勋章,

1961 年辞退总经理就任董事长,

1973 年辞掉董事长改任顾问捐款50亿日元给各级行政单位,

1977 发表《我的梦想、日本梦想、21世纪 日本》,

1980 创建财团法人“马上政经塾”,

1989 以马上顾问身份去世

马上的招聘故事(一)——神田三郎的悲剧

有一次,大约有十名应聘人员参加笔试和面试。这一次招聘的人数达到几百人,可竞争非常激烈。经过筛选工作,最终选择十名优胜者。但令人意外的是,不是在笔试中表现突出的神田三郎竟然没有被选中。一周后,又发现由于计算错误,将其排除出前十名,因此决定补发出录取通知书给他。当第二天负责巴黎事务的人报告说,因为未收到录取通知书而跳楼身亡时,一位同事感叹道:“太遗憾,这个人才华横溢,我们没有把握住机会。”但马上幸之助不同意这种看法:“我们没能录用他,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成功。”

马上的招聘故事(二)——吃还是被吃

为了选拔市场策划部门的一位成员,他们安排了一场魔鬼训练,以考核他们是否适合这份工作。在广岛生活24小时,每人只有2000日元作为生活费,让他们独立解决问题,不得联手或找工作。此任务对他们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即使卖艺,也难以赚钱。而第三个先生却做了一副墨镜卖艺,还让两个小学生宣传募捐,最终赚得满箱钞票。不过最终稽查人员揭穿他的骗局,对此三个男人感到懊悔,只剩1500元还没花完,而那个稽查官正好是第三个男人的同事。他向三人提醒,“懂得如何吃市场,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吃掉市场的人。”

最后一个故事讲述的是关于掌握机会的一个女大学生的经历。她们经过严格筛选,只剩三个人参加口试。但就在她们准备前往总经理室之前,她们发现每个人身上都有污迹必须隐藏起来才能见总经理。其中一个女孩用手帕擦拭,却越擦越脏,而另一个则迅速找到解决办法。这两种反应展现出不同的商业智慧,其中一种获得了成功,而另一种则失败告终。这三个故事展示了不同类型的心理素质以及它们对职业成功或失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