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在牛津大学公开课上分享万达国际化故事,感动人心的励志演讲

2016年2月23日,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有幸在牛津大学公开课上与大家交流他的国际化经验。由于时间有限,他首先进行了一个简短的演讲,并表示欢迎后续提问。王健林的主题是《万达国际化》,他将其分为四个方面:国际化理由、企业文化、并购策略和本土人才。

首先,他谈到了做大企业规模和成为国际企业的重要性。他引用了一位教师辞职信中的名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触发了他对“世界这么大,我想去闯闯”的愿景。王健林强调,万达始终坚持诚信经营和精明管理,这两点对于一个国家从小到大的发展至关重要。

接着,他介绍了万达企业文化如何随着公司成长而变化,从最初的“老实做人,精明做事”到现在的“共创财富,公益社会”。2004年,当时就已经设定了“国际万达,百年企业”的目标,但直到2012年才开始实施这一战略。

王健林还分享了一段关于名字改进建议征集过程中选出当前标识设计的一个趣味故事。这一标识象征着海洋与航船,以及走向世界的心愿。尽管当时还未真正走遍中国,但这个志向正是推动了万达成为全球知名品牌的一部分。

他进一步解释了规避经营风险作为另一个推动因素。在全球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将资源配置在多个市场上可以降低风险。他强调,即便是金融行业,也需要通过并购来获得进入新市场的大门,因为传统方式很难再取得突破。

接下来,他详细阐述了wanada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其中包括以并购为主,以投资为辅,同时确保所购买业务与现有产业相关联,并且能够移植到中国市场。此外,他也强调使用本土人才,而不是简单地派遣中国员工前往海外管理已并购公司,这种方法更能保证成功和稳定性的实现。

最后,王健林总结道,在过去三年里,wanada已经跨入十多个国家进行投资,并超过150亿美元,这使得他成为了民营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战略扩张行动中的典范之一。他承诺继续遵守自己的承诺,为未来带来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