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在牛津大学公开课上分享万达国际化故事:从中国到世界的企业征程

2016年2月23日,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有幸站在牛津大学公开课的讲台上,与全球学子们分享他的企业管理经验和对万达国际化战略的思考。由于时间有限,他首先做了一个简短演讲,并邀请大家提问。

王健林先生在演讲中提出四个关键点来阐述“万达国际化”的理念:

一、扩大规模与规避风险。作为一个跨国公司,需要面对不同国家和市场环境。通过并购等方式,不仅可以增加业务规模,还能有效地规避经营风险。这正如他所说:“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以减少企业受到单一市场波动影响的可能性。

二、成为全球性企业。在2004年,万达确立了“国际万达,百年企业”的目标,这预示着其早期就有了跨国发展的志向。王健林先生认为,只要坚持诚信原则和精明经营,同时注重公益社会贡献,就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强大的品牌形象。

三、利用本土人才。他强调,无论是并购还是投资,都应充分发挥本土人才的作用,而不是简单地依赖外部资源。此举不仅能提高运营效率,也能更好地理解当地市场需求,从而实现快速增长。

四、探索新的商业机会。在推广铁人三项运动时,王健林展示了如何将海外资产转化为国内市场增长点。他指出,由于中国正在经历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这类运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即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也是如此。

随后,他介绍了自2012年至今 万达在美国AMC公司并购后的成功案例,以及如何留住原有的管理团队,并利用他们来提升业务表现。这次并购被哈佛商学院作为教学案例,以展示中国企业如何通过文化适应性和合规策略成功开展跨国经营。

最后,王健林回顾了自2012年的开始至今,在十多个国家进行的大型投资项目,如英国以及其他地区的情况。他虽然承认没有失败就是离失败越近,但他也相信,只要坚持正确方向,不断学习进步,就能够克服困难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