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3日——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牛津大学公开课讲台的励志演讲,因为时间关系,我先做一个简短演讲,剩下时间欢迎大家提问。我演讲的题目是《万达国际化》,讲四点:

一、国际化理由

做大企业规模。有些产业要做大规模,必须国际投资,特别是在娱乐、体育这些行业,国外市场比中国发达,这是万达国际化的重要原因。

成为国际企业。2015年有篇最牛辞职信红遍中国,一位教师在辞职信中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想借用这句话来说万达,“世界这么大,我想去闯闯”。

二、企业文化核心

88年创立公司时,我提出企业文化核心是“老实做人,精明做事”。那时中国刚改革开放,做生意骗子很多。我们就讲诚信,提倡“老实做人”;同时还要“精明做事”,别人骗我一次是他的错,但骗我两次就是我的错。

发展几年后,我们对企业文化进行了全面提升,再次梳理总结万达的企业目标、发展宗旨、经营原则等,并提出“共创财富,公益社会”,提倡大家共同创造财富,同时对社会做贡献。

2004年,我们对企业文化又进行了一次提升,将口号改为“国际万達,大型企業”。当时知道这个口号意味着我们要走向世界,但具体如何实施还不太清楚,所以这个口号提出后,没有马上实施,只是在2012年我们才真正开始实施。

三、规避经营风险

有句俗话讲,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跨国发展意味着减小业务风险。一国经济虽然发展得很好,但是经济调整也会发生。而且全球经济一起调整、大萧条,这种几率极低。而且中国政府也鼓励中国企业全球配置资源和利用全球市场。

四、本土人才

我们的本地化战略强调使用本土人才。在并购美国AMC公司时,由于它是一家电影终端渠道,有一定限制。我去找美国驻华大使请他写推荐信,他首先问是否准备把大量中国电影卖到美国,而不是打算派遣大量本土管理人员。他挺高兴给我们写了推荐信,再加上其他因素,最终获得了批准。

五、高效管理

留住原来的管理层,使之更好地工作。这就是为什么并购对象原有的股东都是跨国公司,我们可以从他们那里学习,而不是简单地因为自己买入就能搞好一切。在哈佛商学院被作为教学案例,在教授们来调研的时候,他们说了一句话非常经典:“一切都没变,却又一切都变了。”

六、高效运营

通过制度设计和激发员工积极性实现这一目标。在摩根斯坦利等持股期间,他们并没有主导权,现在成为单一最大股东后的变化显著。签订五年的工作合同,对超出预期利润的一部分进行分成,以此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让公司迅速发生变化,然后再实现上市。

七、高效扩张

经过三年多时间,在十多个国家投资超过150亿美元,其中在美投资100亿美元,更曾承诺十年内至少100亿美元投资。当初承诺之后第二天即被媒体报道,被要求遵守承诺,现在已经提前兑现。此外,还有英国等国家的大型项目正在洽谈中,以期尽快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