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在牛津大学公开课上分享万达国际化之旅,强调坚持与成功的故事

在2016年2月23日,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荣幸地站在了牛津大学公开课的讲台上,谈及他对万达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体会。由于时间有限,他首先进行了一个简短的演讲,并留出时间供大家提问。他的演讲主题是《万达国际化》,总共分四个方面:为什么要走向国际、成为一家真正的国际企业、规避经营风险,以及实施国际化战略。

首先,他解释了成为全球企业规模所需的一些原因。他指出,有些行业需要通过跨国投资才能实现扩张,尤其是在娱乐和体育领域,这些行业在海外市场比中国更为发达。这正是万达选择去闯世界市场的一个重要动机。

接着,他引用了一位教师辞职信中的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并将这句话应用于自己的商业理念:“世界这么大,我想去闯闯。”他还回顾了公司文化核心从“老实做人,精明做事”到“共创财富,公益社会”的转变,以及2004年对企业文化进行全面提升后的结果。

王健林还分享了一个关于万达标识改名故事,当时为了选出新名字,他们花费2000元人民币刊登征名广告,并最终选择了现在的深蓝色海浪形状图标设计,这代表着海边诞生和向世界开放的心态。

他强调使用本土人才对于成功来说至关重要,并且分享了他们如何在并购美国AMC电影公司后保持原管理团队,使其继续负责公司运营,从而获得美国政府批准。在此之后,他们只派遣了一名联络员来处理日常事务,而不是像其他跨国公司那样完全重建管理结构。

最后,他概述了自2012年起至今三年的努力,其中包括在十多个国家投资超过150亿美元,在美国投入100亿美元,是中国民营企业最大的跨国投资者之一。尽管面临挑战,但他相信只有不断前行,不断尝试和学习,才能真正成就伟大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