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在牛津大学公开课上分享万达国际化故事:从中国到世界的奋斗精神

在2016年2月23日,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有幸在牛津大学公开课上讲述了他关于万达国际化的体会。由于时间有限,他先进行了一次简短演讲,并留出时间供大家提问。他的演讲题目是《万达国际化》,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首先,他谈到了“国际化”的理由。他指出,有些产业需要做大规模,这就要求企业要跨国投资,特别是在娱乐、体育等行业,这些行业海外市场比国内发达。这是万达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他提到了成为国际企业。他引用了一位教师辞职信中的名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他用这句话形容了万达的心态:“世界这么大,我想去闯闯。”他强调,作为一个企业,要有这样的梦想和目标。

接着,他介绍了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88年当初创立公司时,他提出的是“老实做人,精明做事”。随着公司发展和财富积累,这一理念又转变为“共创财富,公益社会”,鼓励大家共同创造财富,同时对社会做贡献。在2004年,对于这一理念进行了全面提升,并提出了“国际万达,百年企业”这个口号,但直到2012年才真正开始实施。

最后,他分享了一个关于名字起源的故事。当初改名为西岗开发公司时,他们花2000块钱在报纸上打广告征名,最终选定现在的标识,即深蓝色和海浪航船图案。这背后隐藏着对走向世界的愿望。

王健林还解释了为什么选择并购作为主要方式来实现全球扩张。他认为,只有通过并购才能快速进入已经被其他品牌瓜分的大市场。而且,如果不是通过并购,那么自己进去重新闯荡基本没有机会。

此外,他强调使用本土人才是成功关键点。他说,在美国AMC并购后,由于美国政府限制类似交易,所以他们只能派遣一个联络员,而不是管理层。此外,他们发现最好的管理办法是留住原来的管理团队,使之更好地工作。这一点也被哈佛商学院教授们作为教学案例研究过,并总结为:“一切都没变,但一切都变了。”

至今为止,王健林领导下的万达已经成为了中国民营企业中最具影响力的跨国集团之一,从2012年到现在三年多时间内,在全球十多个国家投资超过150亿美元,其中就包括100亿美元投资于美国。此外,还有一项新的英国项目正在洽谈中,以期能尽快落实。

尽管如此,王健林也意识到,没有失败就是离失败越近,因此在未来的国际化进程中,不排除摔跟头。但无论如何,都不会改变他们追求与满足梦想、不断超越自我以及勇敢面对挑战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