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有志气的故事:万达总裁王健林在牛津大学公开课上的国际化演讲

2016年2月23日,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荣幸地在牛津大学公开课上分享了他关于万达国际化的体会。由于时间限制,他首先进行了一个简短的演讲,并表示剩余时间将欢迎大家提问。他的演讲题目是《万达国际化》,并围绕四个关键点展开:

一、国际化的理由

做大企业规模。在某些产业中,必须通过国际投资来实现规模扩张,尤其是在娱乐和体育行业,这些领域海外市场比国内更为发达,是促使万达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成为国际企业。王健林引用了一位辞职教师的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他用这句话形象地表述了自己对“世界这么大,我想去闯闯”的愿望,即把“世界”指代为商业领域。

企业文化核心。自88年成立以来,万达一直坚持八个字的企业文化核心:“老实做人,精明做事”。随着公司财富积累和社会责任感增强,这一核心逐渐转变为“共创财富,公益社会”,鼓励员工共同创造价值,同时对社会产生正面影响。

二、说起万达国际化还有一个故事,就像天意一般自然而然。当初设立时名字叫西岗开发公司,以后改名至今,就是现在所见之标识深蓝色,由WANDA拼音字母变形成海浪和航船。这背后的寓意是“走向世界”,即从海边诞生到全球布局。

三、规避经营风险。在跨国发展过程中减少业务风险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因为不同国家经济虽然发展迅速,但也可能出现调整期。而且中国政府鼓励本土企业全球配置资源利用全球市场,因此从规避风险角度出发,我们也应该走向全球化道路。

四、并购战略

并购优先。作为一种成功策略,万达到海外投资以并购为主,以此来快速获取外部资源,而不是单纯依赖内部积累。

相互关联性。在选择并购目标时,要确保它们与现有产业相关联,可以利用现有的知识储备和人才优势。此外,还要确保这些业务能够移植到中国,为中国市场带来更多增长机会。

本土人才使用。对于跨国并购项目,一直强调使用本土人才,因为他们更熟悉当地市场情况,更能理解当地消费者需求,从而更好地推动项目发展。

五、进展情况

自2012年开始至今,在十多个国家进行投资超过150亿美元,其中美国投入100亿美元,是民营企业中最大的跨国投资者之一,并且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民营企业的一面旗帜。但王健林也意识到,没有失败就意味着离失败越近,他希望未来在不断探索中的跌倒,也能学到新的东西,从而更加坚定不移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