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义:信义玻璃的传奇创始人,曹德旺的潜在对手!靠一块玻璃实现年收入147亿
文/清如
【人物名片】李贤义,信义集团(玻璃)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是福建省知名企业家。
提到“玻璃大王”,很多人自然会想到曹德旺。然而,福建还有另一位杰出的企业家——李贤义,他创立的信义玻璃同样享誉全球,并且被公认为是世界第三大的汽车玻璃生产商。那么,15岁便辍学并开始打工的他,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这个市值百亿美元“玻璃帝国”的?
一、从拖拉车到汽车零部件
李贤义出生于泉州,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他在15岁时就不得不辍学工作。他先后担任过拖拉机司机和货物运输公司员工。在香港期间,他通过经营汽车零配件店积累了第一笔资金。
1982年,当改革开放的大潮波及中国内地时,李贤義决定返回深圳,这里低廉的租金和支持政策吸引了他。他注意到当时国内依赖进口的汽车窗户市场巨大,因此决定转型进入这一领域。经过两年的筹备,在1988年,信义集团正式成立。
二、技术与销售策略
刚开始的时候,公司规模小,只有几十名员工,而这位初出茅庐的企业家亲自操盘,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不辞辛劳。面对技术难题和销售挑战,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克服这些障碍。
为了提升技术水平,他招募了多个专家进行研发,并派遣团队成员前往国外学习最新知识。此外,还开发出了自主研发的一台重要设备,为公司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这项创新得到了显著成效,使得其产品能减少热量传递,从而更受消费者的欢迎。
三、逆境中的胜利
2001年2月,一场来自美国商务部关于倾销调查将14家中国汽车窗户生产商列入调查名单中,其中包括信義集團。但是,即使面临如此严峻考验,这位CEO仍然选择正面应对,并最终以优异成绩赢得反倾销案件。在随后的几次类似争议中,比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情况下,也都成功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最终证明了他的决心和坚持。
截至2017年底,其营业额已经达到了147.28亿港元。从一个贫困家庭子弟到成为百亿富翁,再从一个小厂发展为世界第三大的“玻璃帝国”,李贤義的事迹充满传奇色彩。这背后,无疑是一段艰苦卓绝又充满希望的人生旅程,对所有追求梦想的人来说都是极具启示意义的一课。
来源:南财专访 福耀玻璃曹德旺:他让中国人有了属于自己的汽车玻璃 曹德旺:“glass king”的背后 杜鹃:黄光裕背后的女人,救国美从亏损8亿到年入7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