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义:信义玻璃的创始人之谜,曹德旺的对手!靠一块玻璃实现147亿年收入

文/清如

【人物名片】李贤义,信义集团(玻璃)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是中国十大90后企业家之一。提到“玻璃大王”,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曹德旺。其实,福建另一位企业家李贤义,他所创立的信义玻璃同样享誉全球,位居“世界第三”。15岁便辍学的他,是如何建立起这个市值百亿的“玻璃王国”的呢?

一、从拖拉车到全球化

李贤义出生于福建泉州,由于家境贫寒,他15岁便辍学打工。他先是在当地开拖拉机,然后自己创业,成立福建泉州市子英车队,在运送货物中积累经验和资金。

1982年,他来到了香港做汽车零配件生意,并逐渐发展成汽车综合服务公司,这为他后来的创业积累了原始资金。当时改革开放政策带动了国内外市场机会,一些有远见的人开始寻找新的商机。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一个前沿城市吸引了许多新希望。

在深圳租金较低且政策支持力度大的环境中,他决定转型进入汽车玻璃领域。这次转变不仅需要改变产品,也需要调整销售策略和技术创新。他发现国内主要依赖进口的汽车玻璃市场空间巨大,因此决定投资这一行业。

经过两年的筹备,在1988年,他正式成立了信义集团(glass),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展业务范围,最终成为世界级的大型企业集团。

二、技术革新与国际竞争

初期阶段面临着严峻挑战,不仅因为技术差距,还因为缺乏广泛的人脉资源。为了克服这些难题,李贤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引进人才和知识。

投资研发,使得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

开拓国际市场,以传真接单方式应对订单需求。

随着时间推移,其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与其他国家竞争者形成更为均衡的地位。而其高质量、高效率生产赢得客户青睐,让信义成为一个知名品牌,并迅速崛起至全球第三大制造商的地位。

三、逆风中的胜利:反倾销战役

然而,在2001年的美国倾销调查中,当时正处于快速增长期的信義公司被列入受影响厂商名单,这对于其业务产生重大冲击。但这并没有阻止他们继续前行,他们选择正面迎战,用事实证明自己的合理性最终成功维护自身权益。

这种坚持与勇气让他们不仅保住了市场份额,而且还树立起了强大的品牌形象,对抗外界挑战成为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态度。通过不断地努力与创新,他们最终走向成功,从而使得每个人的努力都显现出来,而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称他是曹德旺最强对手,因为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追求梦想和财富自由,无论是在哪个角落,都能感受到他的存在,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