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如

【人物名片】李贤义,信义集团(玻璃)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提到“玻璃大王”,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曹德旺。其实,福建另一位企业家李贤义,他所创立的信义玻璃同样享誉全球,位居“世界第三”。15岁便辍学的他,是如何建立起这个市值百亿的“玻璃王国”的呢?

一、从运输到玻璃

李贤義是典型的白手起家。他出生于福建泉州,由于家境贫寒,15岁便辍学打工。他先是在当地开拖拉机,之后自己创业,成立福建泉州市子英车队,运送货物。

1982年,他到香港做汽车零配件生意,经过精心经营,将一家小小的汽配维修店发展成汽车综合服务公司,积累了原始资金。

彼时,当改革开放的大潮汹涌澎湃在中国大陆之上,一股热血与激情驱使着他踏入深圳这座城市。在这里,他看到了一个无限可能和机遇丰富的地方——政策支持力度大、租金较低,是一片创业沃土。

他发现,当时国内的汽车玻璃主要依赖进口,而市场空间巨大,因此决定转型做汽车玻璃。经过两年的筹备,在1988年,那个名字里蕴含着对未来不懈追求与坚定决心——信义玻璃诞生了。

初期,其厂房规模很小,只有几十名员工,但他的身影却常驻在每个角落,无论日夜工作都没有停止过,这种勤奋和执著让他逐渐赢得了周围人的尊敬和合作伙伴们的一致认可。

除了创业条件艰苦,还面临技术、销售等难题。但正是这些挑战,也为后来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机会,让企业不断进步,最终克服困难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二、技术与销售

刚开始时,因为订单数量增加而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技术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广纳人才,同时派人去国外学习,为公司带来了新的技术力量。而且,不断创新产品,使其不仅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而且还能占据竞争优势,比如减少热量传递的问题也被有效解决。

2005年,那份自主研发成功的小确幸,为公司快速发展奠定基础。此外,对于开拓市场也是重中之重。当初,由于缺乏人脉资源,只能在深圳和香港两地投放户外广告吸引客户。一时间,“重质量、讲信誉”成为品牌形象,被更多客户青睐,从而实现了产品销往海外,并通过国际贸易平台进行业务扩张。

然而,就在一切顺利的时候,又迎来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打赢反倾销战

2001年2月,当美国商务部以倾销为由,对中国14家汽车玻璃厂商进行立案调查,其中包括信义集团。不幸的是,此举给整个行业带来了震动,并且影响到了许多企业尤其是新兴企业。面对此类挑战,有些企业选择回避或放弃,而李贤義选择正面迎战,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以及对于公平竞争环境不懈追求。

随后的努力并未因此止步,在接下来的数月里,他们制作详细数据报表,与各种调查问卷配合填写,最终成功获得胜诉。这一次经历锻造出了更加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以及更深层次理解法律法规及国际贸易规则。

不过,此事尚未完全尘埃落定,即又遭到了加拿大的反倾销调查通知。在紧急情况下,他迅速组成了应诉小组,并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必要准备工作,再次站在战斗前线,以极高的心智水平赢得胜诉。这场场战争,不仅增强了信仰,更让我人们认识到,只要敢于冒险,每一步都有可能走向顶峰。

2017年底,以147.28亿港元营业额结算的一年的成绩,让我们再次回顾这一路上的风雨历程,看看背后那颗顽强拼搏的心到底是什么构架,它让一个家族从寒门子弟变成了百亿富翁,从最初的小规模生产单位演变为今天作为全球第三大“glass kingdom”。

来源:南财专访 福耀集团曹德旺:他让中国人有了一款属于自己的汽车安全防护系统 曹德旺:“glass king”的背后 杜鹃:黄光裕背后的女人,她如何救赦国家美丽梦想? 从亏损8亿到一年收入7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