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义:曹德旺的强对手!靠一块玻璃年入147亿,激发了社会创业热潮。文/清如
【人物名片】李贤义,信义集团(玻璃)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提到“玻璃大王”,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曹德旺。但福建另一位企业家李贤义,他所创立的信义玻璃同样享誉全球,位居“世界第三”。15岁便辍学的他,是如何建立起这个市值百亿的“玻璃王国”的呢?
一、从运输到玻璃
李贤义是典型的白手起家。他出生于福建泉州,由于家境贫寒,15岁便辍学打工。他先是在当地开拖拉机,之后自己创业,成立福建泉州市子英车队,运送货物。
1982年,他到香港做汽车零配件生意,并经过精心经营,将一家小小的汽配维修店发展成汽车综合服务公司,从而积累了原始资金。随着改革开放政策支持力的加大和深圳的地理位置优势,比如租金较低,这里的条件吸引了他进行转型改造。
他发现当时国内汽车玻璃主要依赖进口市场空间巨大,所以决定转型做汽车玻璃。经过两年的筹备,在1988年,他在深圳成立了信义集团(原称信義企業集團),开始生产销售汽车镜头与窗户类产品。
初期厂房规模很小,只有几十名员工,但李贤義身兼多职,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以此来推动公司快速发展。当时面临技术和销售等难题后,他通过购买机器学习对方技术并派人去国外学习以解决这些问题。此外,还通过不断研发新技术,如普通玻璃存在隔热效果差的问题,而他的产品能够有效减少热量传递,使其成为市场上的竞争力之一。
二、技术与销售
为了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挑战,加速自身发展速度,在2005年他们成功研发自主知识产权高性能安全防护功能多层复合透明塑料材料用于生产交通工具用双层防护式侧窗挡风帘布及前后侧视镜等产品。这不仅提高了质量,也为公司赢得更多国际订单,为进一步扩张奠定基础。
同时,与其他竞争者不同的是,他们注重重质量、讲信用,不仅在本地市场获得客户认可,而且还能打开海外市场。在1997年,他们搬迁至横岗228工业区,并建立了一座现代化厂房和写字楼,以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
然而,当美国商务部以倾销为由,对中国14家汽车玻璃厂商进行立案调查时,即使面临如此巨大的挑战,但他选择正面迎战,并最终获得胜诉。而且这只是一个开始,一连串反倾销案件中,有一次又一次胜利,让他的名字声名鹊起,最终成为行业内公认的一个顶尖玩家的形象被树立出来。
根据2017年的财报显示,那一年信義集团营业额达到147.28亿港元。这段时间里,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一家族企业的事迹,它们展现了一种独特的人生观念——坚持自己的道路,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不是偶然之选,而是真正的一代伟人。